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重钢焦炭高温性能测定研究

邹德余  伍成波  何生平  徐刚  鲁德昌  龚文渠  
【摘要】:衡量焦炭质量的好坏,除了化学成分和转鼓强度外,其高温性能不可忽视。但对焦炭高温性能如何测定还研究甚少。为此,我们测定了重钢高炉用焦炭的高温性能,分析讨论了重钢焦炭变化原因,为重钢焦炭质量改善和高炉操作采取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炼铁工作者为本厂冶金焦炭高温性能测定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研;于永生;张国强;陈海波;王晓东;董允;;废塑料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2007年04期
2 程国香;郝金辉;李海彬;沈本贤;;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评价硫磺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8年03期
3 ;焦炭干式熄火法[J];武钢技术;1974年02期
4 秦嬿;;焦炭暂存仓翻板闸门的改造[J];燃料与化工;2006年02期
5 冯进;崔纪兴;李培铖;苗钧;;气膜熄焦在焦化生产中的应用[J];燃料与化工;2009年01期
6 ;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试验与研究[J];包钢科技;1981年01期
7 张秋生;冶金焦炭应分级使用[J];冶金能源;1982年05期
8 冯杰,王德祥,赵东升;酒钢焦炭质量现状及几点建议[J];甘肃冶金;1995年04期
9 ;炼铁与焦炭技术研讨会[J];钢铁;2000年08期
10 В.И.Рубыка!乌克兰 ,何玉秀;21世纪炼焦生产及其工艺的发展前景[J];燃料与化工;2001年04期
11 杨敏,姚伯元,崔平,汪洋;无烟煤影响焦炭热性能的试验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2 张殿英,高建国;添加焦粉沥青炼焦的焦炭显微结构研究[J];山东冶金;2002年02期
13 张利,袁业旭;应用分段喷水熄焦提高焦炭质量[J];燃料与化工;2003年03期
14 陈国平;;PS-Ⅶ连续重整催化剂的积炭性能[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年08期
15 杨永坤;;煤干馏技术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16 赵海军;;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生产中的问题[J];广州化工;2011年03期
17 天本和马;水分与加热曲线的控制以提高焦炭质量[J];煤质技术;1994年04期
18 王立富,魏伯力;焦炭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措施[J];冶金能源;1995年01期
19 赵正兴;焦炭质量改进的可能性和限制因素[J];燃料与化工;1997年04期
20 宋晓敏 ,陈源光;由电阻率测定焦炭反应性的研究[J];安徽科技;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德余;伍成波;何生平;徐刚;鲁德昌;龚文渠;;重钢焦炭高温性能测定研究[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2 龚利华;刘广新;;不同的制样标准对焦炭热性能数据的影响[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3 郑文华;刘洪春;;中国焦炭质量现状及改善焦炭质量的措施[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王雪莹;;煤、焦炭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考察及评价[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杨桦;徐兴福;盛建文;李致忠;;提高大焦化焦炭质量的途径[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志成;冯妍卉;张欣欣;李清艳;许明超;石中赢;徐列;于振东;;焦炭在干熄炉预存段空区内下落轨迹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佳;;库仑滴定法在焦炭全硫测定中的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8 张代林;赵梅梅;王培珍;郑明东;;煤焦显微结构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胡德生;冯进;张启锋;张伟林;;艾维尔沟矿炼焦煤特性初步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欣欣;冯妍卉;徐列;;干熄焦工艺技术及其基础研究进展[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1)[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群;抑制溶损反应改善焦炭热性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申峻;不同煤阶煤的炭化成焦过程及SJ96焦炉成焦工艺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3 朱华元;FCC催化材料上的氢转移反应研究[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1年
4 王涛;废旧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明昭;焦炉加热火道温度模型的建立及焦炉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吴宗旺;重钢集团焦化生产系统改进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3 俞云;煤燃烧过程中煤焦特性与颗粒物形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昔跃;焦炭的钝化处理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5 徐伟;焦炭钝化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6 石峰;黄陵气煤的性质及其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庶峰;载焦剂存在下的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行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侍玉苗;煤及煤与废塑料共热解焦炭气化过程中氯的变化规律及脱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杨波;叶轮放焦机液压系统设计及工艺参数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李俊峰;贫、瘦煤捣固炼焦机理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宏适;高性能焦炭粘结剂制造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2 廖建国;日本关于焦炭组织结构的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沛洁 通讯员 陈松慧 李华;为了那红彤彤的焦炭[N];平顶山日报;2009年
4 齐婳;干法熄焦与湿法熄焦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廖建国;新日铁开发出使用劣质煤生产高强度高反应性焦炭的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6 郑文华 韩海涛 孙思伟;炼焦工艺的节能减排[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庄明星 通讯员 刘文秀;环保≠赔钱[N];中国冶金报;2010年
8 李迪 车千里;合理选择 科学使用[N];中国冶金报;2010年
9 齐作权本报通讯员 黄传宝;太钢7.63米焦炉带来了什么[N];山西日报;2008年
10 宝钢股份炼焦工艺首席研究员 胡德生;对日本SCOPE21炼焦工艺的评价[N];中国冶金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