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郑文华刘洪春  
【摘要】:叙述了中国焦炭质量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焦炭质量的差距,叙述了国内外改善焦炭质量的措施及各种措施对焦炭质量的改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正兴;焦炭质量改进的可能性和限制因素[J];燃料与化工;1997年04期
2 叶元樵;改善焦炭质量的措施探讨[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年02期
3 冯杰,王德祥,赵东升;酒钢焦炭质量现状及几点建议[J];甘肃冶金;1995年04期
4 蒋玲;从发展大量喷煤角度对改善焦炭质量和采用干熄焦技术进行评价[J];武钢技术;1997年03期
5 巩稀奎,田波;反射率和直方图结合常规分析控制焦炭质量的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1期
6 李杏娟;优化配煤结构,改善焦炭质量[J];湖南冶金;2002年02期
7 贾丽晖;改善武钢焦炭质量评述[J];钢铁研究;2000年02期
8 李振波,肖洪;关于冶金焦炭质量标准的分析与建议[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1年02期
9 王立夫;煤氧化对焦炭质量的影响[J];天津建设科技;1994年02期
10 余文华,舒文东,周洪明,苏庆余;攀钢炼焦用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钢铁钒钛;1996年04期
11 刘培生,张孝天;炼焦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冶金能源;1998年02期
12 杜功柳,刘智平,潘立慧,周学鹰,李清田,梁健;提高高炉焦炭质量的研究[J];武钢技术;2000年05期
13 刘显清,陈锡通;提高焦炭质量的措施[J];南方金属;2002年05期
14 李振波,王瑞祥,牛国强,王井东,肖洪;革新炼焦工艺 提高焦炭质量[J];河北冶金;1999年05期
15 王立富,魏伯力;焦炭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措施[J];冶金能源;1995年01期
16 P.Arendt ,何家梅;焦炉内的裂解反应及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J];燃料与化工;2002年03期
17 王兆荣;改进备煤工艺、提高焦炭质量[J];包钢科技;1985年03期
18 T.VanderB.vdVelden!荷兰,R.Alvarez!西班牙,M.Ferraro!意大利,J.Fohl!奥地利,K.Hofherr!德国,J.M.Huart!法国,E.Mattila!芬兰,R.ProPson!比利时,R.Willmers!英国,陈世读;改善焦炭质量的可能性和局限性[J];燃料与化工;1998年05期
19 胡德生,吴信慈,冒建军,曹进;宝钢炼焦配煤的技术进步[J];钢铁;2004年01期
20 钟焕然,周兴华;狠抓优化配煤 提高焦炭质量[J];山东冶金;199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华;刘洪春;;中国焦炭质量现状及改善焦炭质量的措施[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2 郑文华;张晓光;;采取技术措施 提高焦炭质量[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周兵祖;舒帮君;付强;李自仁;;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优化配煤提高焦炭质量[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房克朋;陈昌华;李德瑾;纪同森;;配焦粉炼焦的焦炭冷、热态性能试验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维忠;;结焦时间对焦炭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玉廷;纪同森;贺西娟;姬长侠;;强化管理,改善焦炭质量[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喻小刚;李华明;吴洪生;;提高炉头温度,减少炉头生焦[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利刚;陈德东;;用贫瘦煤代替瘦煤的炼焦实践[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建华;张晓宁;张增兰;;依靠炼焦技术进步 稳定提高焦炭质量[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李利刚;陈德东;;用贫瘦煤代替瘦煤的炼焦实践[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群;抑制溶损反应改善焦炭热性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申峻;不同煤阶煤的炭化成焦过程及SJ96焦炉成焦工艺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3 王伟;炼焦过程综合生产目标的智能预测与协调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吕青;思维进化和支持向量机理论及其在炼焦配煤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华元;FCC催化材料上的氢转移反应研究[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靖;不同炼焦方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2 宗男夫;炼焦用煤热解及其煤焦气化的热分析动力学与结焦性指标[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颂;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关联性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伟峰;焦炭生产产品质量建模及其质量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纪民;焦化厂固体废弃物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6 范程;大容积焦炉对配合煤质量指标要求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7 梁明昭;焦炉加热火道温度模型的建立及焦炉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俞云;煤燃烧过程中煤焦特性与颗粒物形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徐伟;焦炭钝化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昔跃;焦炭的钝化处理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宏适;高性能焦炭粘结剂制造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2 太钢焦化厂 田秀林;浅谈炼焦操作对焦炭质量的影响[N];山西科技报;2001年
3 廖建国;日本关于焦炭组织结构的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沛洁 通讯员 陈松慧 李华;为了那红彤彤的焦炭[N];平顶山日报;2009年
5 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 徐建明;影响焦炭质量因素的探讨[N];山西科技报;2010年
6 陈松;煤的流动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7 孟庆波;加强焦炭质量与高炉冶炼关系研究 采用炼焦新技术改善焦炭质量[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8 李迪 车千里;合理选择 科学使用[N];中国冶金报;2010年
9 齐婳;干法熄焦与湿法熄焦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10 廖建国;新日铁开发出使用劣质煤生产高强度高反应性焦炭的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