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文慧;方允樟;吴锋民;施方也;;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带断面的实验方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2 |
汤梅馨;薄带直接浇铸技术现状简介[J];冶金设备;1989年01期 |
3 |
;热轧薄带的市场和生产技术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01年02期 |
4 |
佟昕;刘玮;胡春梅;;热轧薄带轧制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鞍钢技术;2012年04期 |
5 |
吴晓琴;熊生勇;谢睿哲;;不锈钢薄带的焊接维修[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年S1期 |
6 |
唐荻,杨晓臻,苗润涛,宋勇,索利君,赵志毅;热轧超薄带生产的若干问题分析[J];轧钢;2001年05期 |
7 |
E.Kuьel Jr
,杨华翰;薄带直接铸造技术的进展——近成形带材铸造是未来取代当今先进薄板生产方法的新工艺[J];有色矿冶;1990年05期 |
8 |
姜正义;韦东滨;李贺杰;谢海波;朱洪涛;A.K.Tieu;刘相华;张晓明;;薄带冷轧接触力学(英文)[J];塑性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
9 |
杜凤山;刘才;连家创;;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薄带轧制过程(Ⅰ)——关于接触摩擦模型及其应用[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10 |
连奇方;铁镍合金连铸薄带及其制造[J];金属功能材料;1996年02期 |
11 |
;不锈钢冷轧薄带表面黑皮丝的成因与消除[J];特钢技术;1997年01期 |
12 |
杨明波,潘复生,彭晓东,侯仕东,丁培道;双辊薄带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Ⅱ)——数学模型的应用[J];钢铁研究学报;2001年05期 |
13 |
虞觉奇,虞璐;双辊快速凝固0.1~0.5mm薄带的冷轧性[J];焊接技术;2002年05期 |
14 |
杨明波,潘复生,彭晓东,侯仕东,丁培道;双辊薄带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Ⅰ)——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钢铁研究学报;2001年04期 |
15 |
潘秀兰;王艳红;梁慧智;冯士超;;薄带铸轧技术现状与展望[J];冶金信息导刊;2009年02期 |
16 |
武继文;张义权;;电流退火对CoFeSiB非晶丝和薄带的巨磁阻抗效应比较[J];材料导报;2010年02期 |
17 |
张杰;张卫;王成全;于艳;方园;;连铸结晶辊镀层对薄带传热和凝固组织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3期 |
18 |
杨庆东;朱林;;冷轧精密不锈钢薄带的去应力处理[J];科技资讯;2012年29期 |
19 |
木今;铁基非晶/纳米晶双层薄带的磁特性[J];金属功能材料;1996年02期 |
20 |
周守则,潘复生,丁培道;双辊连铸薄带技术在高速钢中的应用研究[J];特钢技术;1997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