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精料、提高风温、扩大富氧和喷煤,以及改善高炉操作等方面总结了攀钢近几年来采取的节焦措施,并结合生产数据分析了有关冶炼因素对焦比的影响,同时提出了进一步降低焦比的措施。
|
|
|
|
1 |
文光远;重钢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回顾[J];钢铁钒钛;1998年04期 |
2 |
马家源,孙希文,盛世雄;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强化[J];钢铁;2000年01期 |
3 |
钟勇,赵代琼,蒋胜;攀钢降低高炉焦比的措施[J];钢铁钒钛;1999年02期 |
4 |
王庆元;技术进步是冶金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冶金设备;1985年01期 |
5 |
张文新;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喷煤试验成功的原因浅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Z2期 |
6 |
林元强;三明钢铁厂高炉节能降耗的实践[J];冶金能源;1999年05期 |
7 |
胡兵兵;;在焦炭中喷洒ZBS钝化剂的实践[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年04期 |
8 |
潘久椒;高炉不放上渣操作节焦增铁工艺介绍[J];冶金能源;1990年01期 |
9 |
王志;高炉生石灰入炉对其节能增产的影响[J];冶金能源;1992年06期 |
10 |
刘培志;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科研工作走向深化的良好开端[J];钢铁钒钛;1984年02期 |
11 |
杨启峰;;攀钢2000m~3高炉出铁场设计特点[J];四川冶金;2011年01期 |
12 |
刘建明,徐鸿飞;攀钢三号高炉富氧鼓风试验研究[J];钢铁钒钛;1988年02期 |
13 |
宋文学,邹德三,袁辉民;张钢2号高炉应用综合布料技术实践[J];炼铁;1995年01期 |
14 |
李德明;;1985年武钢高炉降低焦比的分析[J];武钢技术;1986年04期 |
15 |
李德明;夏衍秉;;武钢4号高炉不放上渣的生产实践[J];炼铁;1990年04期 |
16 |
徐采栋,林蓉;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温还原中的重要物理化学问题[J];钢铁钒钛;1980年Z1期 |
17 |
况百梁,胡山;近3年新钢炼铁技术进步的分析[J];江西冶金;2000年05期 |
18 |
谭学彬,苟冰心;锻造炼铁的“金钥匙”——攀钢开发“钒钛磁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新技术”纪实[J];中国科技奖励;2000年03期 |
19 |
朱子宗,沈勇玲;重钢5号高炉能量分配的优化及节能途径[J];钢铁研究学报;2001年04期 |
20 |
秦凤久,刁日昇;大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实践分析及基本技术方针的讨论[J];钢铁钒钛;198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