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新1号高炉的喷煤实践
【摘要】:首钢1号高炉(576 m3)在1996年喷煤比曾达225 kg/t。1994年大修扩容后为2536 m。,由于产量大幅度提高,原燃料质量变差,风温低,无富氧,导致喷煤比下降。经两年多的努力,喷煤比逐步恢复到128.5 kg/t,焦比由500 kg/t逐步降到405 kg/t。为恢复喷煤比采取以下三项措施。(1)改善原燃料。首先严格限制灰分15%、S0.8%的外购焦炭入厂,控制入炉焦炭粒度。其次筛除烧结矿粉末,通过改进筛分使烧结矿5 mm的粉末由0%降为5%。最后通过增加澳矿和球团矿比例来提高入炉矿品位、降低焦炭灰分降低渣量60~70 kg/t,改善透气性、增加喷煤量。实践表明精料是提高喷煤比的首要条件。在实现精料的措施中,重要性依次是:排除劣质焦炭、筛除矿石粉末、降低渣量。(2)改善炉内操作。改善炉内操作主要是实现下降的物料流(表现为料尺工作状态和透气性指数)、上升的煤气流(表现为炉顶温度曲线和炉顶煤气CO2分布曲线)以及温度场(表现为炉墙热负荷和铁水温度)三个方面六个指标的稳定。这三个方面、六个参数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数值,其中料尺工作状态、炉顶温度曲线、铁水温度变化较小,而透气性指数、炉喉煤气CO2分布曲线、炉墙热负荷变化较大些。但不论变化大小都要求在新的条件下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波动。任何一个指标波动超出条件许可的范围,都必须及时调整,才能保持炉况顺行和大喷煤量。(3)改善了喷吹煤粉的气化条件。提高煤粉置换比取决于煤粉的气化程度,煤粉的充分气化受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和空气过剩系数制约。为改善煤粉燃烧条件,安装了喷吹风脱水器,解决雨季喷吹风带水多的问题。实现热风炉助燃空气预热,使入炉风温提高了30℃,实现全部风口喷煤。风口喷煤率由80%~90%提高到100%。理论燃烧温度均低于2100℃,由于空气过剩系数相对较高,煤粉气化条件好,弥补了理论燃烧温度的不足,相对置换比较高。实践表明,在制约煤粉充分气化的两个因素中,在理论燃烧温度低于2100℃时,空气过剩系数更为重要。此外首钢1号高炉的实践表明,提高喷煤比的同时在冶炼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与扩容前一样再一次证明有减少直接还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