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谈谈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

蔡益燕  
【摘要】:结合个别读者的看法谈谈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的应用;介绍高强度螺栓设计的新动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绍武;;建筑钢结构连接与安装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1年14期
2 吴朝阳;;简述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2期
3 温海林;于国成;;浅谈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2期
4 王吉利;;关于砌体房屋墙体设计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6期
5 张志新;张金龙;;考虑负摩阻力的回填土地基单桩承载力计算[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沈林;;几种特殊型桩基承载力计算问题研究[J];红水河;2011年03期
7 郑昌晶;张顺英;;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加固机理及其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年08期
8 黄伟;张丽;吴明超;;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1年07期
9 张记生;李萍;;复杂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06期
10 胡劲;冯暑;胡清;杨咏梅;胡先忠;;嵌岩扁桩承载力计算探讨[J];重庆建筑;2011年07期
11 陈威;;论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J];广东科技;2011年14期
12 冷光;郑松军;孙德发;;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轴压柱有效宽度法和直接强度法计算对比[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13 刘建永;金新阳;;中美规范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比较[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4 王曙光;刘刚;;抗拔桩的分段配筋设计[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5 杨晓龙;姜慧;林克昌;;锤击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6 曾天任;;深圳某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J];建材世界;2011年03期
17 封佳伟;于雷;;对某新型小区A1、A2、A3、B1楼基础工程进行安全性、使用性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18 谢新明;周燕;;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与评定[J];建筑科学;2011年S1期
19 赵明华;陈庆;张玲;马缤辉;;加筋碎石桩承载力计算[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8期
20 杨智;;多质点振动理论C语言算法在工业建筑结构杆件截面尺寸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益燕;;谈谈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A];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C];2007年
2 吴庭伟;;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形式的合理选用[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智高;徐昌茂;杨寿颐;;高强度螺栓连接若干规定的合理性探讨[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万馨;蒋梅;呼宇;;各种受力状态下高强度螺栓的连接性能和计算[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庆梅;侯兆新;董晓辉;高建忠;;涂层摩擦面高强度螺栓连接性能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时聂涛;张广奎;孙君;李木;剧锦三;;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孔周边应力分布规律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范涛;高涌涛;徐湘涛;;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为例[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曲晨;蒋靖;;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扭转承载力计算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吴寒亮;王元丰;;钢管混凝土柱的尺寸效应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来;张力;;不锈钢焊接空心球节点承载力研究[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华;CFRP加固局部强度不足混凝土柱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宇;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解恒燕;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彭柏兴;红层软岩工程特性及其大直径嵌岩桩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彭亚萍;FRP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和节点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王兴国;预应力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赵晓艳;保温砌模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节能结构体系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汾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高温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10 王方;斜山坡地建筑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文玉;高强度螺栓连接高温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胡岚;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的研究与应用[D];贵州大学;2007年
3 斯陈东;碳纤维加固及可视化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曲洪亮;玻璃钢—菱镁混凝土复合构件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5 杨建中;竖向开孔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黄小军;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雷国强;锈蚀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承载力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占美森;薄壁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高文信;注浆加固地基承载力计算及工程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兴毓;基于MATLAB的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悠然;钢结构技术[N];广东建设报;2000年
2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推广钢结构住宅条件日趋成熟[N];中国建材报;2000年
3 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韩沐曦李文挥;浅谈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宽度设计的调整[N];中华建筑报;2008年
4 吴爱华;抢抓机遇闯新路 钢构天地竞风流[N];人民铁道;2008年
5 ;在严峻挑战中谱写发展新乐章[N];新华日报;2009年
6 张辉虎陈金祥;围绕社会需求推进技术创新[N];建筑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韩睿华;轻钢结构住宅:实践从“摇篮到摇篮”[N];中国建设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