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驰;;中国古典咏史诗的美学结构[J];学术月刊;1983年12期 |
2 |
廖文俊;;咏史诗浅谈(上)[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3 |
马自力;论陶渊明的咏史诗及其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
4 |
雷恩海,吴定泫;明丽青春的追求与迷惘──盛唐咏史诗述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
5 |
吴栓虎;李商隐咏史诗艺术探析[J];集宁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
6 |
田耕宇;诗心·哲理·史论──论晚唐咏史诗的现实关怀及艺术表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2期 |
7 |
韦春喜;汉魏六朝咏史诗探论[J];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02期 |
8 |
冯傲雪;论唐代咏史诗的兴盛及其文化动因[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
9 |
段育和;诗性与智性的和谐融合——读李青山的《咏史诗闲话》[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宋媛媛;;浅析杜牧咏史诗的情感内容[J];吉林教育;2008年34期 |
11 |
孙立;论咏史诗的寄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
12 |
陈恩维;论汉魏时期咏史诗的发展历程[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
13 |
许建华;深情缅邈的悲怆美——论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成就[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
14 |
李有明;略谈王安石的咏史诗[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
15 |
杨民;唐代咏史诗中的人生理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
16 |
王宝玲;简谈杜牧的咏史诗[J];殷都学刊;1993年01期 |
17 |
雷恩海
,羊列荣;唐代咏史诗中的修辞运用及其意义表达[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
18 |
李永红;从陆游的咏史诗看其爱国主义思想[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9 |
江枰,李金黛;言为心声和“与时高下”——试论刘禹锡咏史诗前后期内容上的差异及成因[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20 |
江枰;论刘禹锡咏史诗前后期内容上的差异及成因[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