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一种微生物合成的天然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BC对多种细胞均无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基因毒性,在生物医学方面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如可作为人工皮肤、人造血管、药物缓释载体等。细菌纤维素的合成依赖于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如温度,pH,离子种类与浓度,营养物质,细菌活性等。使得发酵产物的结构与性质在每一批次都会受到影响。利用低温尿素/碱体系处理细菌纤维素,可获得结构性质均一的纤维素凝胶产品。在这里,我们以低温尿素/碱体系处理改性细菌纤维素,获得多种功能化的水凝胶材料:包括功能化的纤维素凝胶微球、高强度透明凝胶、导电/压电再生水凝胶等。并探索其在细胞微载体、光热治疗、硬脑膜、电活性组织工程支架、仿生能量俘获器件与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
|
|
1 |
马霞,察可文,王瑞明,贾士儒;细菌纤维素静态发酵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的确定[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2 |
李辉芹;微生物生产的纤维素——细菌纤维素[J];产业用纺织品;2005年02期 |
3 |
马霞,王瑞明,关凤梅,贾士儒;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菌株的特点[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5年01期 |
4 |
张永凤;卢红梅;何绪晓;白爱琴;;细菌纤维素及其应用[J];江西食品工业;2007年01期 |
5 |
李兆乾;裴重华;彭碧辉;;细菌纤维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7年02期 |
6 |
胡海霞;张宝善;姜烛;;细菌纤维素发酵生产及其改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10期 |
7 |
赵晓霞;朱平;王敏;董朝红;;细菌纤维素再生前后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J];合成纤维;2009年01期 |
8 |
黄翊鹏;陈卫军;夏秋瑜;陈华;赵松林;李枚秋;;细菌纤维素菌种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9年11期 |
9 |
彭湘屏;卢红梅;;不同途径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的比较[J];中国酿造;2010年10期 |
10 |
谢健健;洪枫;;细菌纤维素发酵原料的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
11 |
李朋;唐水佳;杨光;杨雪霞;洪枫;;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发酵制备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
12 |
张丽平;卢红梅;彭湘屏;戴锐;;淋浇发酵法生产细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22期 |
13 |
任建晓;林涛;殷学风;;细菌纤维素在工业中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黑龙江造纸;2013年01期 |
14 |
张恺瑞;傅强;李莉;陈贵斌;欧宏宇;张咏梅;贾士儒;;葡萄糖氧化杆菌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5 |
贾士儒,欧宏宇,傅强;新型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年01期 |
16 |
贾士儒,欧竑宇;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J];化工科技市场;2001年02期 |
17 |
修慧娟,李金宝,王志杰;新型生物造纸材料——细菌纤维素[J];纸和造纸;2002年05期 |
18 |
贾士儒,欧竑宇,马霞,林立,张凯瑞;细菌纤维素结构与性质的初步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2年03期 |
19 |
马霞,王瑞明,贾士儒,关凤梅;细菌纤维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年05期 |
20 |
花莉,王志杰,陆赵情;细菌纤维素——新型纸品生物添加剂[J];西南造纸;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