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英;台夕市;冯一民;;2-乙酰基-乙酰甲氧基苯胺与铕(Ⅲ)和铽(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2 |
王世华,王林同,任光明;二碘化铕的相变结构及荧光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1995年01期 |
3 |
王文,汪联辉,章文贡,林美娟;含铽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研究[J];广州化学;2002年03期 |
4 |
郁建华,田玉鹏,施鹏飞;一种新的肼基硫代酸苄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5 |
王炳祥,沈永淼,沈健,李邨,胡宏纹;中氮茚腈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17期 |
6 |
陈野,蔡伟民;铕、钇-苯甲酸-1,10-菲咯啉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7 |
王少亭;邓玉恒;张帆;杨永丽;;铽与邻氨基苯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S1期 |
8 |
梁小蕊;梁承红;李荫;赵波;;几种席夫碱衍生物的荧光性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0年05期 |
9 |
侯娜;闫振忠;;新型铽配合物为活性中心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2期 |
10 |
张载超;鲍松松;郑丽敏;;稀土二膦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11期 |
11 |
麦尔布合.阿布都热西提;阿不都热合曼.乌斯曼;;二甲基硅取代基对芘环的紫外吸收和荧光性质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2 |
赵庆山;毛菊林;周惠良;胡奇林;刘万毅;;新型镧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12期 |
13 |
金珊;周云龙;宋锐;;D-谷胱甘肽及其同分异构体稳定的水相碲化镉量子点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3期 |
14 |
阎兰,杨汝栋,姬学鹏,刘海新,邹湘;铽(Ⅲ)-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体系荧光性质的研究及应用[J];分析化学;1992年01期 |
15 |
罗筱烈,张其锦,余嘉晗;含钕聚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性质[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3年04期 |
16 |
陈野;蔡伟民;;铕、钆-苯甲酸-1,10-菲咯啉的合成及荧光性质[J];稀有金属;2005年06期 |
17 |
吴锦绣;宋玉民;宋小利;杨声;冯小强;;稀土芦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和抑菌活性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02期 |
18 |
冯泳兰;周雀;;荧光素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荧光性质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9年05期 |
19 |
郭茂生,赵锦端,何应律;三羟基荧光酮类试剂荧光性质的研究[J];岩矿测试;1989年04期 |
20 |
郑穹;胡涛;李平英;黄素秋;;卟啉-蒽醌-苦味酸三联体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初探[J];有机化学;1993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