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昌炎;李桂芳;邱家白;;用气相渗透计研究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平衡常数测量的新方法[J];化学通报;1980年03期 |
2 |
董宇平,封麟先,杨士林,沈家骢;羰基在电荷转移络合过程中的作用及络合组成比的确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7期 |
3 |
孙芳,李晓伟,周耀国,季媛,郑军伟;银纳米粒子有序结构中电荷转移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J];应用化学;2003年08期 |
4 |
南广军;郑仁慧;史强;帅志刚;;混合量子-经典方法计算电荷转移速率及其在实际体系中的应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7期 |
5 |
杨永梅;尹世伟;李兰兰;杨家瑜;;孤立轨道法评估不同并五苯分子堆积的电荷转移积分[J];化学学报;2011年17期 |
6 |
许建军,何天敬,刘凡镇;分子间电荷转移诱导的Raman散射退偏比增强效应[J];化学物理学报;1994年03期 |
7 |
库宗军,柳士忠,曹正太,董俊萍,陈晋阳;新型电荷转移盐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8年04期 |
8 |
柳士忠,库宗军,王峥,陈晋阳;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1999年02期 |
9 |
柳士忠,王峥,库宗军,靳素荣;12钨锗酸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光色性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0 |
周雪琴,汪茫,杨士林;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电荷转移[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8期 |
11 |
汪鹏飞,岳志军,吴世康;交叉共轭型烯酮化合物分子内的电荷转移[J];物理化学学报;1994年11期 |
12 |
何翔;卤素单质的电荷转移配合物[J];化学教育;2003年10期 |
13 |
闫月荣;王保安;郑军伟;;浓度对电荷转移诱导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11期 |
14 |
邓丹;施敏敏;陈飞;李海国;汪茫;陈红征;;基于PCPDTB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致电荷转移[J];高分子学报;2009年08期 |
15 |
冯长根;熊宇迪;刘霞;;钨磷(硅)酸磺胺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学与抗菌活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6期 |
16 |
乔锦丽,晋卫军;C_(60)与有机胺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吸光特性比较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6期 |
17 |
宋立华,武凤翔,王敬平,牛景扬;光敏聚金属氧酸电荷转移盐的合成和表征(Ⅰ)[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18 |
乔锦丽,晋卫军,刘长松;富勒烯C_(60)及其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吸光、发光特性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0年01期 |
19 |
吴莹;李正;鞠金梅;闻荻江;;FcBAK/钼磷酸电荷转移型杂化分子的合成及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
20 |
马恒俊,赵长春,袁江,蔡佩君;DNA中电荷转移的研究进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