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N、P、S)掺杂型石墨烯的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过程缓慢,需要高效的催化剂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运行效率。目前性能最好、使用最广泛的氧还原催化剂是铂系列的,但铂基催化剂由于成本高,稳定性差等缺点制约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N、P、S等杂原子的掺杂,可以打破碳材料表面的电中性,引起结构缺陷,从而使碳材料有望转变为优良的氧还原催化剂。我们通过简易的方法,制备了N、P、S等掺杂的石墨烯,探索了不同杂原子掺杂改变碳材料催化氧还原行为的原因和催化氧还原机理,得到了一些有益的信息,对设计开发新型高效氧还原催化剂有一定指导意义。
|
|
|
|
1 |
左小刚;;硫酸盐还原菌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影响[J];新疆有色金属;2013年05期 |
2 |
徐莉;林瑞;丁蕾;戴先峰;乔锦丽;;高温处理对碳载吡啶钴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7期 |
3 |
陆兆锷,张关永,钟天耕,方国女;酸性喷淋石墨屑电极氧还原为过氧化氢研究[J];电化学;1996年02期 |
4 |
王爱琴;任奇志;刘双艳;麻晓霞;谢先宇;;热处理温度对钴卟啉负载碳黑电催化剂的结构及氧还原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4期 |
5 |
陆兆锷,锺天耕,张关永;聚邻苯二胺膜电极上氧还原为过氧化氢[J];电化学;1995年02期 |
6 |
李秀玲,栾积毅,武冬梅,史卫国,赵玉佳;聚四氨基酞菁钴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7 |
赵伟利;周德璧;孙新阳;谭龙辉;;碳载钴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J];分子催化;2010年01期 |
8 |
欧秀芹;梁广川;解飞;范飞;刘曙光;;空气电极氧还原过程研究(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
9 |
冯辉;邵晨;卫应亮;周雪雅;赖玉天;冯硕;陈玉磊;赵凯;申玉江;刘文文;;MnO_2动态催化氧还原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6年12期 |
10 |
曾涵;赵淑贤;龚兰新;粟智;;聚苯并咪唑-漆酶复合物修饰电极无电子传递媒介体催化氧还原性能[J];应用化学;2013年04期 |
11 |
杨立军;赵宇;陈盛;吴强;王喜章;胡征;;碳基无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英文)[J];催化学报;2013年11期 |
12 |
麻晓霞;吴建波;高作宁;任奇志;;炭载金属钴卟啉催化剂氧还原性质的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07年04期 |
13 |
曾涵;龚兰新;崔婷;侯凤兰;;固定云芝漆酶纳米金颗粒修饰金盘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氧还原反应的生物电催化性能[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
14 |
陈孟楠;刘姝;;非贵金属氧还原电极催化剂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21期 |
15 |
李赏;朱广文;邱鹏;荣刚;潘牧;;Co_3O_4/C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活性及机理[J];催化学报;2011年04期 |
16 |
张关永,陆兆锷,锺天耕,金鑫荣;离子膜金电极上的氧还原和一氧化碳氧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17 |
刘景军;金学民;宋薇薇;王峰;王楠;宋夜;;改性炭黑-LaMn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共价复合效应对氧还原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14年07期 |
18 |
孙鲲鹏,陈霭璠,顾思民,杨明,罗瑞贤;SPE复合膜电极上氧还原反应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9 |
张小弟;李伟善;黄幼菊;彭海燕;;玻碳电极上DTAB对氧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
20 |
曹余良,杨汉西,艾新平,肖利芬;MnO_2电极上氧还原的电催化机理[J];电化学;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