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型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用于一氧化氮的检测及成像研究
【摘要】:一氧化氮是一种信使分子,其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过多一氧化氮的产生会直接导致细胞毒性[1],因此对一氧化氮的生物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上转换纳米颗粒作为一种反-斯托克斯发光材料,在生物成像研究中呈现出独特优势,如不受来自复杂环境自体荧光的干扰、大的组织穿透深度及光稳定性好等[2]。本文中,利用上转换纳米颗粒作为近红外激发光源,罗丹明衍生物作为一氧化氮识别单元,采用二氧化硅包覆合成技术,构建了一种核壳型结构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并用于一氧化氮的生物检测及成像。二氧化硅壳结构使纳米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比率型输出信号降低了背景干扰,在0-1.2 mM的一氧化氮PB缓冲溶液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使用该纳米探针实现了对细胞内一氧化氮的成像。
|
|
|
|
1 |
单秉锐,邹玉林,刘燕行,臧竞存;上转换激光晶体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5期 |
2 |
石连升;温猛;钱艳楠;王锐;郝铭;;Yb:Er:Tm:LiTaO_3的上转换发白光性能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1年01期 |
3 |
张幸林;杨会然;孙会彬;刘淑娟;赵强;黄维;;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的能量上转换[J];化学进展;2012年10期 |
4 |
李润青;喻玺;袁云霞;刘志洪;;基于氧化碳球的上转换荧光传感新方法检测银离子[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
5 |
;BCEIA论文摘要(光谱)(续)[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6年01期 |
6 |
刘政威;稀土掺杂能量上转换荧光特性及机制的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
7 |
孙凯霞;宋国利;;980nm红外激发下氟氧化物中Er~(3+)的上转换可见发光[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1期 |
8 |
徐东勇,杨永刚,邹玉林,臧竞存;ZnWO_4:Tm~(3+)单晶的上转换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S1期 |
9 |
刘志强,曹笃霞,方奇,刘国群,许贵宝;氮硼为电子授受中心的D--π-A化合物的合成与上转换荧光[J];化学学报;2004年20期 |
10 |
尹民,楼立人,Krupa J C;Blue Up-conversion in LaCl_3:Pr~(3+),U~(3+)[J];化学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
11 |
魏新姣;刘粤惠;陈东丹;;稀土离子的上转换敏化发光[J];物理学进展;2006年02期 |
12 |
贾若琨;杨珊;李翠霞;闫永楠;白玉白;;NaYF_4:Er~(3+),Yb~(3+)纳米晶的液相合成[J];化学学报;2008年21期 |
13 |
步妍妍;李永涛;王祥夫;;Nd~(3+)掺杂的β-NaYbF_4的制备及其协作敏化上转换研究[J];化工时刊;2013年08期 |
14 |
王学荣;杨魁胜;王晶晶;;稀土离子掺杂Ba_(0.65)Zr_(0.35)F_(2.70)上转换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J];硅酸盐通报;2011年06期 |
15 |
赵西宝;单妍;于薛刚;陈克正;;不同形貌及发光性能NaYF_4:Yb/Er上转换材料的制备[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
16 |
冯衍,宋峰,赵丽娟,张潮波,郭红沧,张光寅;LD抽运Nd:YVO_4晶体中的上转换及其影响[J];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
17 |
贾若琨;和东亮;戴洁;杨文胜;白玉白;;Y_2O_3:Er~(3+)粒子的微波制备(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08期 |
18 |
凌志;李岚;张晓松;周永亮;魏凤巍;冯志军;孙健;李德军;;Er~(3+)在KPb_2Br_5晶体中的选择替位对上转换发光光谱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3年21期 |
19 |
雷军辉,肖思国,闫磊,刘政威;Er~(3+)单掺,Er~(3+)/Yb~(3+)共掺杂氟化物中红绿上转换荧光机理实验探索[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9期 |
20 |
菅文平;单桂晔;贾若琨;庄家骐;白玉白;;高发光强度上转换材料Y_2O_3∶Er,Yb纳米晶的制备[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