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景辉,张鸣,连洪州,叶泽人,石春山;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研究及其在纳米氟化物制备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
2 |
孟雅莉;李臻;陈静;夏春谷;;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的应用研究[J];化学进展;2011年12期 |
3 |
夏雪;刘会娥;丁传芹;徐明明;刘时坤;;酸碱性对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J];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
4 |
周芳霞;侯万国;;呋喃甲醛-甲醇-水构成的微乳液体系的确定[J];山东化工;2013年08期 |
5 |
付东,陆九芳,刘金晨,李以圭;新的微乳液体系的状态方程[J];化工学报;2003年06期 |
6 |
夏声平,李晓,任文成,张卫英,董声雄;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聚合微乳液体系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7 |
甘争艳;吾满江.艾力;夏木西卡马尔;;无溶剂及微乳液体系中脂肪酶催化红花油水解的动力学[J];催化学报;2006年09期 |
8 |
琚行松;赵红丽;芮玉兰;梁英华;;修正颗粒模型求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9 |
沈兴海,王文清,高宏成;稀释法求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10 |
陈文君,李干佐,周国伟,陈华,韩君颜;作为微反应器的微乳液体系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2期 |
11 |
刘力恒;龚福忠;黄中强;周健;曾楚杰;朱立刚;;萃取剂P_(204)对微乳液体系相态的影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2 |
邹华生;陈江凡;陈文标;;油包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3 |
李瑞;梁杰;;双生表面活性剂/醇/烷/水微乳液体系的研究[J];贵州科学;2008年04期 |
14 |
周国伟,李干佐,徐健,李英;微乳液体系中酶促反应的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1999年S1期 |
15 |
岳辉吉;朱杰;;脉冲回波法研究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04期 |
16 |
翟江;孙建梅;王春利;刘华;;微乳液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酯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化学世界;2008年07期 |
17 |
冉晓园,张利萍,曾兆华,陈用烈;几种光引发剂在微乳液体系中的紫外吸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2期 |
18 |
李振;张朝平;陈永;;正丁醇对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微乳液体系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11年01期 |
19 |
张孝坤;刘会娥;丁传芹;陈爽;齐选良;;不同电解质对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
20 |
何桅;沈伟国;;水/AOT/异辛烷微乳液体系的密度和临界微乳液浓度[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