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螯合树脂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摘要】:近年来,化学吸附法在重金属废水的净化中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聚苯乙烯是工业螯合树脂的常用基质,传统的改性方法引入的功能团密度低,吸附容量小,降低了生产效率。SI-ATRP作为一种新的活性可控聚合技术,具有修饰密度高,聚合物链可控等优点,在材料表面修饰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PVBC)为基质,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接枝到树脂表面,再与亚氨基二乙酸(IDA)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螯合树脂。树脂表面GMA接枝量和IDA含量以及对Ni(Ⅱ),Cu(Ⅱ)和Pb(Ⅱ)的吸附容量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聚合时间为18h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29mmol/g,1.19mmol/g和0.83mmol/g,高于文献中[1]同类型树脂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ATRP是制备高吸附容量以及吸附容量可控的螯合树脂的可行方法。
|
|
|
|
1 |
徐羽梧;杨杰;董世华;;螯合树脂研究 Ⅳ.以聚硫醚为主链的巯基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89年03期 |
2 |
倪才华;徐羽梧;;以壳聚糖为载体的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J];荆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3 |
倪才华;;螯合树脂及其在分离贵金属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
4 |
罗凡;董滨;毕研斌;谢加才;;螯合树脂吸附金属阳离子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1年01期 |
5 |
汤红仙;金加洪;陈强;张秀芹;孙小强;;多胺型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16期 |
6 |
王帅;钟宏;王仲南;张宝元;张骞;;选择性吸附贵金属离子的螯合树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0年05期 |
7 |
胡运华,徐羽梧,冯翠萍,董世华;螯合树脂研究·ⅩⅨ以壳聚糖为母体的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2年03期 |
8 |
张超灿;巫辉;闻荻江;;巯基胺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9 |
林建荣,王清萍;硫脲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0 |
庄华,张征林,金万勤,郭立炜;交联聚氨基壳聚糖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年06期 |
11 |
徐羽梧;杨亚核;;螯合树脂研究——ⅩⅦ.环硫氯丙烷的合成及其聚合物的水解[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年01期 |
12 |
倪才华,徐羽梧;含羟基(巯基)的叔胺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J];高分子学报;1996年01期 |
13 |
孔令芳;王振平;张相春;杨玉奇;;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2期 |
14 |
崔茜;;新螯合树脂的合成与吸附性能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15 |
王帅;钟宏;王仲南;李立清;;对苯二甲酰基硫脲螯合树脂对Cu(Ⅱ)的吸附性能[J];应用化工;2011年02期 |
16 |
刘新明,徐启杰,赵晓伟,张磊,崔元臣;侧链型氨基硫代甲酸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的研究[J];石油化工;2005年04期 |
17 |
荆晓生;刘福强;凌盼盼;李兰娟;李爱民;;螯合树脂S930对Cu(Ⅱ)、Pb(Ⅱ)、Cd(Ⅱ)的吸附性能与作用机理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0年06期 |
18 |
董世华,唐万雄;螯合树脂研究——Ⅺ.一类新的氨基二硫代甲酸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J];高分子学报;1990年01期 |
19 |
倪才华,徐羽梧;含硫氮氧的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
20 |
徐羽梧,张超灿,董世华;螯合树脂研究——Ⅷ.以聚硫醚为主链的氧杂多乙烯多胺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J];高分子学报;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