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苯丙氨酸衍生物对纯水和水溶液的凝胶化研究
【摘要】:正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小分子化合物所形成的超分子水凝胶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多数基于天然氨基酸的单链水分子凝胶因子为阳离子化合物。本文参考文献合成了L-苯丙氨酸衍生物1和2,研究了它们对纯水和含盐水溶液凝胶化能力,发现它们能使纯水和NaCl,KCl水溶液凝胶,形成热可逆的超分子水凝胶。而由于离子交换的作用,在CaCl2,AlCl3,MgCl2水溶液中形成不溶物。所有凝胶的相转变温
|
|
|
|
1 |
杨亚江,崔文瑾;能使有机溶剂凝胶化的凝胶因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1年09期 |
2 |
左矩,韩兴华,周逸民;凝胶化反应的激光散射研究方法(Ⅱ)、(Ⅲ)——苯乙烯与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及二乙烯苯的交联共聚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6年01期 |
3 |
何东保,彭学东,詹东风;卡拉胶与魔芋葡甘聚糖协同相互作用及其凝胶化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2期 |
4 |
岳国粹;凝胶化理论的新概念——一种新的划环方法[J];高分子学报;1988年04期 |
5 |
刘凤岐,毛坤元,张德和,汤心颐;三聚氰胺树脂的凝胶化条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90年04期 |
6 |
陈耀庭,王国全,乔辉,张权;聚氯乙烯糊树脂次级粒子形态对凝胶化过程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1991年03期 |
7 |
刘玲;凝胶化脱泡法回收聚苯乙烯废泡料再生可发性聚苯乙烯[J];现代化工;1995年12期 |
8 |
刘玲;凝胶化脱泡法回收聚苯乙烯废泡料再生可发性聚苯乙烯[J];中小企业科技;1996年08期 |
9 |
何东保,詹东风,张文举;魔芋精粉与黄原胶协同相互作用及其凝胶化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9年04期 |
10 |
崔湘浩,田元益,魏长平;凝胶化土壤防渗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2期 |
11 |
闫书芹;赵春霞;吴修芳;张强;李明忠;;柞蚕丝素蛋白的凝胶化行为[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03期 |
12 |
高建峰;鱼糜制品的加工理论及方法[J];食品科技;1994年04期 |
13 |
何东保,杨朝云,詹东风;黄原胶与魔芋胶协同相互作用及其凝胶化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4 |
;国外动态[J];现代化工;1998年04期 |
15 |
汤心颐;统计理论在高分子反应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5年04期 |
16 |
谭晓明,尚永华,黄乃瑜,柳林,崔崑;组成对甲阶酚醛树脂/硼酸盐水溶液体系凝胶化的影响[J];铸造;2005年07期 |
17 |
郭瑞;丁恩勇;;K-卡拉胶与纳米微晶纤维素凝胶化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年02期 |
18 |
查纯喜;金华进;顾利霞;;纤维素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中的溶解和溶液特性[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9 |
马忠亮;吴昊;何利明;肖忠良;;HAN基凝胶发射药的性能[J];四川兵工学报;2008年03期 |
20 |
Anders Johansen
,James M.Flink
,余敦寿;内凝胶藻酸盐固定酵母细胞[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8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