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新型去共轭Baylis-Hillman反应的研究
【摘要】:正新的碳-碳键的形成是有机化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碳-碳键的形成在构建新的化合物骨架以及天然产物的合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Baylis-Hillman反应由于其卓越的原子经济性及温和的反应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具有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合成[2]。Baylis-Hillman反应产物通常和其反应物一样为共轭体
|
|
|
|
1 |
王康成;有机化学中的反极性[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S1期 |
2 |
刘玮炜;关于苯环上的卤代反应[J];淮海工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3 |
苗伟时,熊峰,王梅祥,黄志镗;杂环烯胺与双亲电试剂及偶极试剂的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4 |
杨宇翔;丁海军;邵建国;刘向农;;杯[8]酮衍生物与镨及铕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
5 |
陈慧宗;;烯烃和炔烃对亲电试剂的活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
6 |
崔朋雷,王春,马晶军,张英群,高勇军,臧晓欢,张冬暖,周欣,张红燕;胺催化下的Baylis-Hillman反应[J];有机化学;2005年07期 |
7 |
张永新;郭保国;;磺化反应机理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S2期 |
8 |
汤永禔;邓敏智;徐维铧;;有机硼酸盐的化学 Ⅳ.三烷基噻吩基硼酸锂与CO_2的反应[J];化学学报;1986年03期 |
9 |
范洪琼;;萘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0 |
王序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过程[J];大学化学;1991年01期 |
11 |
冯黎,龚楚儒;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定量化教学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
12 |
张能芳;;烯丙基硅烷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86年05期 |
13 |
谭靖辉;唐新军;梁建军;唐淑贞;;稀硝酸硝化机理研究及与亚硝酸亚硝化的比较[J];广州化工;2010年09期 |
14 |
Katritzky,A.R.;范伟强;;二氧化碳:一种同时提供亲核中心保护和亲电中心活化的试剂 Ⅺ.2-取代四氢噻唑的新合成方法[J];化学学报;1988年11期 |
15 |
蒋先明;Hammett方程的分子轨道内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16 |
宋礼成;李宇;胡青眉;刘容刚;王积涛;;亲电试剂与Et_3NH[(μ—CO)(μ—RS)Fe_2(CO)_6]的反应及混合配体桥联双铁羰基配合物的合成[J];化学学报;1990年12期 |
17 |
吴鸣虎;;极性转换概念引入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大学化学;1991年05期 |
18 |
丁贻祥,沈瑾;固-液相转移催化方法在碳水化合物羟基保护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95年07期 |
19 |
文树光;梁永民;;亲电试剂诱导的半频呐醇重排反应[J];分子催化;2008年05期 |
20 |
陶慎熹;杜辉正;;烯烃亲电加成的反应机理[J];青海师专学报;199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