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研究
【摘要】:正本文分别以Hummers’法和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两组氧化石墨。研究了氧化石墨及其剥离后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实验发现:以改进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显示出最优的吸附效果,其在
|
|
|
|
1 |
程志亮,杨秀荣;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表征自组装多层膜[J];分析化学;2001年01期 |
2 |
何礼青;骆超;周前雄;侯原军;张宝文;王雪松;;利用静电吸引作用提高光催化放氢效率[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4期 |
3 |
张波,刘洪来,胡英;带同种电荷胶体颗粒间的相互吸引[J];化学进展;2001年01期 |
4 |
袁履冰;82005 有机化合物的能量计算(摘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
5 |
李思如;;离子势对某些离子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6 |
郑培菊;汪明;王博义;吴建华;王文基;林浩;;二环己基-18-冠-6异构体A与铀的萃取配合物的结构研究[J];化学学报;1988年09期 |
7 |
王风云,叶静娴,陈民生;水及有机溶剂中离子溶剂化焓的理论计算[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5期 |
8 |
苏忠民;高文义;傅玉洁;;卤代铂络合物与烯烃络合的价键特征及催化作用的量子化学讨论[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2年03期 |
9 |
薄志山,张希,杨梅林,沈家骢;基于静电吸引的自组装树状超分子复合物[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2期 |
10 |
易清风,陈启元,张平民;表面活性剂和溶液pH对硫化钠溶液线性电位扫描的影响[J];电化学;1999年03期 |
11 |
李秀芬;王晓丽;傅学起;陈坚;;大豆蛋白在聚砜膜上的吸附行为[J];膜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
12 |
张竹艳;霍丽华;高山;赵辉;赵经贵;;水合4-氧-1(4H)-吡啶乙酸锰配合物[Mn(H_2O)_6](4-OPA)_2·2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
13 |
刘桂荣;;有机二磺酸钴配合物[Co(H_2O)_6](1,5-NDS)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河南化工;2006年03期 |
14 |
魏冰川;刘振飞;卞江;;氢键能量分划方法[J];大学化学;2007年01期 |
15 |
张竹艳;高山;霍丽华;赵辉;赵经贵;;水合4-氧-1(4H)-吡啶乙酸镁配合物[Mg(H_2O)_6](p-OPA)_2·2H_2O的合成与表征[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
16 |
吴文卫;周丹丹;;磺胺甲基异恶唑与铜离子的络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
17 |
柳露林;宋文利;张志勇;孙鹏飞;卢晓梅;范曲立;黄维;;水溶性芴与噻吩共聚物的合成及蛋白质对其荧光猝灭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11年07期 |
18 |
舒元梯;计算金属升华热和熔化热的一种新的经验公式[J];科学通报;1990年06期 |
19 |
居冠之;冯大诚;王泽新;;气相离子—分子反应的研究 Ⅰ.H_3NH~++NH_3体系质子传递的量化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0年01期 |
20 |
庄银凤;朱仲祺;曹红;;磺甲基酚醛树脂水溶液的粘度行为[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