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董姝君郑明辉  
【摘要】:正多氯萘(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PCNs)是一类基于萘环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总称,共有75个同类物。其化学结构类似于二恶英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潜在毒性,因而得到广泛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永亮,潘静,李悦,殷效彩,石磊;青岛近岸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萘和多溴联苯醚[J];科学通报;2003年21期
2 Kurunthachalam Kannan;Simonetta Corsoline;Takashi Imagaws;Silvano Focardi;Johnp;Giesy;林宝法;;意大利的金枪鱼、箭鱼、鸬鹚以及家燕等体内的多氯萘、多氯联苯、多氯二苯—p—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呋喃以及p,p′—DDE[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2年03期
3 杨志军;梁鑫淼;;新型二噁英类卤代芳烃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赵文岩,韩萌,戴树桂;离子液体1-甲基-3-己基咪唑六氟磷酸用于水中多环芳烃萃取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5年04期
5 胡海瑛,陶澍,卢晓霞,习晓环;估算有机化合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的片段常数法[J];水生生物学报;2002年01期
6 孙晞,李芳,陈启政,孙纳,王小利,严红,徐顺清;一种新的酶切保护PCR分析方法及其在二恶英类化合物检测中的应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4期
7 张建清,周健,蒋友胜,姜杰,庄志雄,吴永宁;某水域鱼样中PCDDs和PCDFs污染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6期
8 王承智;石荣;祁国恕;胡筱敏;李锐;;二恶英类物质检测分析技术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6年02期
9 王承智;胡筱敏;石荣;祁国恕;李锐;;二恶英类物质的生物检测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马成有;;二恶英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7年02期
11 赵毅;张秉建;贺鹏;;二恶英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力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12 胡兰芳;王凤仙;;二恶英类化合物污染的研究及风险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3 徐贞元;;空气污染控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2年04期
14 ;科学服务于环境保护[J];科技潮;1999年03期
15 耿天瑜,孟凡凯;二恶英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2期
16 蔡全英,莫测辉,王伯光,吴启堂,李桂荣,田凯;城市污泥和化肥对水稻土种植的通菜中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年07期
17 孟哲;二恶英的污染来源及预防[J];邢台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8 矫维红;那永洁;郑明辉;吕清刚;;城市下水污泥焚烧过程中二次污染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4期
19 俞青芬;;用AM1法预测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0 郑明辉;吴嘉嘉;;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在痕量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色谱;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姝君;郑明辉;;烹饪过程中多氯萘的产生[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张婷婷;余刚;王斌;黄俊;邓述波;中村昌文;半田洋士;Malina Nayak;黄俊卿;村田弘司;;利用CALUX~生物法分析北京市污水厂污泥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珂;;纸浆漂白产生的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检测及治理应科学慎重对待[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马成有;高宏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环境污染污染问题的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倪余文;张海军;詹科萍;张雪萍;张青;陈吉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的二恶英排放特征[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蔡全英;莫测辉;吴启堂;王伯光;朱夕珍;;水稻土施用城市污泥盆栽作物后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7 沈海涛;铁晓威;韩见龙;;浙江省淡水鱼体内PCDD/Fs和co-PCBs的污染水平[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田青;李通化;陈开;;二恶英类有机污染物与芳烃受体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对接研究[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斌;余刚;张婷婷;黄俊;王泰;邓述波;中村昌文;半田洋士;Malina Nayak;黄俊卿;村田弘司;;海河底泥中二恶英类物质的CALUX生物分析[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霍霞;徐锡金;李燕;;无序电子垃圾拆解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艳勤;二恶英类化合物快速检测系统的初步构建[D];天津大学;2010年
2 黑笑涵;固相萃取—保护PCR法检测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耿大玮;二恶英类化合物在典型区域大气中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