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VA-g-PMBA的合成与表征

强琳辉  颜静  张丽斯  崔学军  王洪艳  
【摘要】: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接枝到聚乙烯醇(PVA)上,制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VAg-PMBA。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分别表征了接枝物的化学结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研究了引发剂和三组分的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接枝率对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_2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接枝到聚乙烯醇(PVA)上,所得到共聚物的接枝率随着疏水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接枝物的接枝率越高,吸水率越低。当亲水单体与疏水单体比例为2:1时产物大吸水率达到最大值156.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芳;刘有智;谢五喜;;PVA对氧化铝支撑体性能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2 范金山;PVA作显色剂比色法测定碘酸钾盐中的碘[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刘宁,翟茂,林李军,伊敏;PVA-g-NIPAAm凝胶的辐射制备与缓释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王克冰,胡瑞生,高官俊,斯琴高娃,沈岳年;MgO修饰的γ-Al_2O_3作为燃烧催化剂La_(0.8)Sr_(0.2)CoO_3载体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李青山,刘喜军,王慧敏,杨秀英,王雅珍,富彦珍;微型聚乙烯醇制备实验及反应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6 史洪伟;王红艳;张莉;;PVA软模板法制备纳米硒[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吴之传;张宇东;陈培根;周凯;陶庭先;;PVA-Fe(Ⅲ)、Zn(Ⅱ)、Cd(Ⅱ)、Hg(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能[J];应用化学;2008年06期
8 吕明,冯桂荷,王庭坚;钴(Ⅱ)-茜素红-罗丹明B-聚乙烯醇体系光度法测定痕量钴[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2年07期
9 苟曲廷;崔平;王琪;;用UV-Vis法研究聚乙烯醇水溶液的透明度[J];合成化学;2009年03期
10 郭兴林,李福绵,张树霖;不同结晶度聚乙烯醇水凝胶中水氢键缺损的拉曼光谱学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1年03期
11 赵敏,刘广田,焦会云,巴信武;聚乙烯醇介质中过硫酸根与碘离子反应动力学[J];胶体与聚合物;2001年02期
12 王屹,潘艳,刘艳波,戴知旻,邵长路,温尚斌,龚剑,瞿伦玉;多金属氧酸盐对聚乙烯醇在水中溶胀性能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3 朱华跃,肖玲;戊二醛交联对壳聚糖/PVA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4 袁安保;赵俊;;PVA-CMC-KOH-H_2O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研究[J];电化学;2006年01期
15 王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PVA含量[J];齐鲁石油化工;2011年01期
16 朱华跃;肖玲;;湿热处理对壳聚糖/PVA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7 张记甫;桑商斌;伍秋美;廖玉根;;PVA-膨润土-KOH-H_2O复合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07期
18 刘鹤仙 ,张丽珍,魏雁声;硅钒钼蓝—丁基罗丹明B—PVA显色体系的研究—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中的痕量硅[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19 徐建中;胡珂;焦运红;谢吉星;;两种不同形貌羟基锡酸锌晶体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盐工业;2011年03期
20 张永明,罗宁,应圣康;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聚(苯乙烯-g-丙烯酸丁酯)[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琳辉;颜静;张丽斯;崔学军;王洪艳;;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VA-g-PMBA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明亮;张鹏;张敏;吴宇平;清水真;;新型PVA基聚合物与PVDF复合的单离子电解质材料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徐凌云;王辉;郭鸣明;俞槐根;于同隐;;聚酰胺聚酯多嵌段共聚物分子量的H-NMR研究[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4 杨旭燕;童银银;李子臣;梁德海;;稀溶液中PVA-b-PNIPAm的聚集和凝胶化行为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李长喜;何军坡;;共聚物序列分布的monte carlo模拟[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田文晶;周子南;;含氧类乙烯基共聚褥的序列结构[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7 陈群;罗会浚;杨光;徐端夫;;结晶性共聚物最小可结晶链长的核磁共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8 毕曙光;周俊;彭海炎;廖永贵;周兴平;解孝林;杨亚江;;自组装液晶凝胶在PVA膜中的微结构与相行为[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和玲;梁军艳;牛明俊;董夏;;五嵌段含氟/硅共聚物[PDMS-b-(PMMA-b-PFMA)_2]的构筑及自组装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谭少博;刘二强;张秋萍;张志成;;VDF/CTFE共聚物CuX(X=Cl,Br)配合物催化氢化法制备VDF/TrFE/CTFE三元共聚物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平;自交联型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郑金云;芳香分子氧化偶联共聚合及产物发光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刘煜;铕配合物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4 刘兴妤;稀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吕雪;表面活性剂及共聚物凝胶薄膜的电化学表征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罗延龄;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洪海燕;响应性超支化多臂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自组装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邓联东;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载药胶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郭波;刺激响应性超支化多臂共聚物的自组装及相转变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彭慧;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及新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明周;PVA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季;PVA含硫改性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对Cu(Ⅱ)和Ag(Ⅰ)吸附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斌;镓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4 刘威;支化结构聚己内酯及其聚肽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静;新型导电苯胺共聚物的合成、表征、性质及应用[D];扬州大学;2007年
6 王晓莉;烯基取代2,2-双二茂铁基丙烷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刘海燕;离子液体中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合成[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郁志芳;新型生物粘附荧光共聚酸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聂广明;部分稠环芳香化合物电化学聚合制备高性能导电高分子[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10 祖恩峰;L-丙交酯的合成、表征及共聚[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