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对生物质炭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影响

王廷廷  余向阳  刘贤金  张超兰  
【摘要】:正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是第一个具有新型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学结构的广谱杀虫剂,该杀虫剂作用机制独特,对害虫高效。但由于其土壤降解半衰期较长,施用后可能在土壤中累积,故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行为备受关注。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环境中重要的天然配位体和吸着载体,是影响污染物(多环芳烃、农药)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包括水溶性有机质和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生物质炭(Biochar)是指生物质在厌氧及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热解生成的富含碳的固态物质,其具有高比表面积、特殊的孔隙结构和特殊的表面理化性质,能够有效地吸附和隔离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Cornelissen研究发现,生物质炭在土壤中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其吸附能力明显降低。由于各地土壤性质不同,研究其中可溶性有机质对不同生物质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技术进展[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1年02期
2 章文;;美国ZeaChem公司开发从生物质制取乙醇和其它化学品技术[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07期
3 章文;;伍德气化技术被瑞典商业化生物质制甲醇装置选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10期
4 ;生物质制1,2-丙二醇中试成功[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1年03期
5 王海勇;;固体废弃物生物质清洁利用技术分析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1年04期
6 章文;;美国GTI研究院转让生物质制燃料工艺[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年07期
7 ;生物质制1,2-丙二醇中试成功[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7期
8 邹金鑫;宁斌;;国外生物质催化气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贵州化工;2011年04期
9 ;阔步迈向生物质循环经济的航母企业——广西广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年03期
10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生物质催化转化制1,2-丙二醇项目取得新进展[J];粘接;2011年07期
11 陈德翼;彭平安;胡建芳;任曼;陈佩;;生物质燃烧的二噁英排放特性[J];环境化学;2011年07期
12 ;龙力生物在深交所A股成功上市[J];食品科学;2011年16期
13 陶志平;;替代喷气燃料的进展及在我国发展的建议[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年07期
14 任学勇;高雪景;王鹏起;常建民;车颜喆;苟进胜;;新型流化床式生物质热裂解液化设备设计与试验[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15 余丽秀;张然;宋广毅;唐祥虎;;生物质还原浸锰液净化制备硫酸锰工艺研究[J];矿冶工程;2011年03期
16 黄明星;刘丹;;城市垃圾与生物质混烧对焚烧厂运行的影响[J];热力发电;2011年06期
17 杨素文;丘克强;羊亿;吴志平;罗卫华;吴宇雄;成青;;真空化学活化杉木屑制备活性炭及产物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8 何有节;石碧;;四川大学皮革系创建90周年庆典邀请函[J];西部皮革;2011年14期
19 姜楠;齐崴;黄仁亮;苏荣欣;何志敏;;生物质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9期
20 史明;胡林潮;黄兆琴;代静玉;;热辐射影响下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廷廷;余向阳;刘贤金;张超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对生物质炭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李在峰;雷廷宙;丁鸣;崔峻贞;胡建军;;生物质热解制炭制气系统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斌;顾万春;;马褂木群体的生物质变异及早期预测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4 胡立斌;许勇;解思卓;胡常伟;;毛竹原生生物质中各组分的溶剂热分步热解转化[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刘伟杰;袁红莉;杨金水;;组合工艺处理高COD生物质废水[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吕鹏梅;常杰;付严;吴创之;;生物质催化裂解实验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晓东;郑接林;周劲松;许明;方梦祥;骆仲泱;岑可法;;生物质中热值气化技术实验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8 常杰;吕鹏梅;王铁军;付严;;生物质催化制氢机理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铁军;常杰;崔小勤;张琦;付严;;生物质催化气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田晓东;陆军;;生物质气化需走综合利用之路[A];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剑春;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行为特性和工程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王述洋;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建模及锥式闪速热解装置设计理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张晓东;[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圣勇;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研制及试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杨富国;超滤及电化学技术在冶金及生物质降解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2年
6 李世光;煤热解和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硫的变迁[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宋春财;农作物秸秆的热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陈平;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机理与工业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冷如波;产品生命周期3E+S评价与决策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程洪斌;近临界水中生物质及其废弃物水解制备氨基酸的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滨;生物质热解实验及转锥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设计理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许明;生物质中热值热解制气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何鸿玉;生物质气化烤烟系统的研制[D];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王天岗;生物质热解释氢过程的实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栋;生物质热裂解实验研究及热裂解产物利用[D];浙江大学;2004年
6 钟浩;以蒸汽为气化剂的生物质热解和完全气化技术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于树峰;农作物废弃物液化的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8 陈森;生物质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玉柱;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试验装置的研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晓艳;生物油及相关生物质原料的特性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岩;平台化合物研发瞄准生物质[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蔡祖善;聚焦生物质产业[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3 通讯员 王兆勤;华能首台生物质机组投产[N];中国电力报;2009年
4 雍西;407台节能生物质炉落户九龙[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5 本报记者 武俊鹏;生物质炉:农村低碳生活新选择[N];山西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杰 王文明;政策不配套苦了生物质电企[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铮;中国生物质焦农业与环境应用科研协作网成立[N];农民日报;2010年
8 钟网;我国将支持发展生物质纤维[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也;发展生物质 再造一个地球[N];中国改革报;2011年
10 记者 邹平 通讯员 易海波;湖北公司服务生物质电厂并网[N];国家电网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