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成荣;;气溶胶: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年03期 |
2 |
李念平;付峥嵘;;气溶胶颗粒物人体暴露量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3 |
王文兴,谢英,林子瑜,王慧;甲烷光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及其在大气中的寿命[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4期 |
4 |
陈波;张磊;卓维海;;丝网法测量纳米级气溶胶颗粒的粒径分布方法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4期 |
5 |
葛茂发;刘泽;王炜罡;;二次光化学氧化剂与气溶胶间的非均相过程[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
6 |
吕子峰;郝吉明;李俊华;武山;;团簇状碳黑颗粒在丙烯臭氧氧化和光氧化体系中的重构[J];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
7 |
施孝增;吴家正;李曹县;鄢庆春;;室内气溶胶颗粒物沉积特性的实验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0年03期 |
8 |
吴海,牟玉静,张晓山,宋文质,周丽;相对速率法测氯原子与一系列低碳醇的反应速率常数[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
9 |
吕子峰;郝吉明;李俊华;武山;;硫酸钙及硫酸铵气溶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
10 |
鲍静静;印华斌;杨林军;颜金培;;湿式氨法烟气脱硫中气溶胶的形成特性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11 |
朱元,郑海洋,顾学军,周留柱,郭晓勇,赵文武,方黎,张为俊;大气气溶胶的检测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1期 |
12 |
任凯锋,李建军,王文丽,张会强;光化学烟雾模拟实验系统[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11期 |
13 |
武山;吕子峰;郝吉明;赵喆;李俊华;;大气模拟烟雾箱系统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14 |
任信荣,刘兆荣,MatthiasOtting,邵可声,唐孝炎;长光路FTIR研究OH发生体系中的OH浓度[J];环境科学;1999年06期 |
15 |
吴海,牟玉静,张晓山,宋文质,周丽;相对速率法测OH自由基与几种低碳醇的反应速率常数[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
16 |
杜林;徐永福;葛茂发;贾龙;王庚辰;王殿勋;;烟雾箱模拟乙炔和NO_x的大气光化学反应[J];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
17 |
黄书华;刘建国;刘文清;陆亦怀;张玉钧;桂华侨;孙世杰;江宇;陈军;王亚萍;;高速大容量气溶胶粒子分类计数存储器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1期 |
18 |
杨书申,邵龙义,李金娟,张邦;透射电镜在气溶胶单颗粒分析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9 |
武山;郝吉明;吕子峰;赵喆;李俊华;;硫酸铵气溶胶对甲苯-NO_x-空气体系光化学反应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7年06期 |
20 |
裴世鑫;崔芬萍;;烟雾箱内甲烷气体的腔增强吸收光谱[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