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宋萍;多酸的形成及其酸性的讨论[J];青海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
2 |
;多酸化学研究跨入生命科学领域[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3 |
李家其;尹笃林;郭军;丁常泽;陈发;;Dawson型钒代磷钼酸在酮/醇缩合中的催化性能[J];分子催化;2009年06期 |
4 |
高丽华;赵月;赵慧珍;李新;;Dawson结构钼磷过渡元素三元杂多酸稳定性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2期 |
5 |
金钟声,卫革成,朴公植,单永奎;杂多酸盐K_4H[SiMO_(11)VO_(40)]·18H_2O 1和K_4H_2[PMo_9V_3O_(40)]·18H_2O 2的晶体结构[J];应用化学;1991年05期 |
6 |
胡乔生,毛林春;一种由多酸的命名确定多酸分子式的简便方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7 |
岳斌,许静玉,金松林,姜鑫,谢高阳;多酸的光化学和光催化(下)[J];上海化工;2001年14期 |
8 |
邵纯红,周百斌,徐学勤;稀土多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稀土;2003年02期 |
9 |
胡长文,贺庆林,王恩波;多酸型层柱催化材料[J];大学化学;1997年01期 |
10 |
单永奎,刘宗绪,金钟声,卫革成,刘永盛,王恩波;杂多酸盐K_4H(SiMo_(11)VO_(40))·14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应用化学;1991年01期 |
11 |
瞿伦玉,马荔,刘景福,陈亚光,彭军,于明;钼钨铌磷杂多化合物的研究(Ⅰ)——杂多酸的合成和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7期 |
12 |
岳斌,许静玉,金松林,姜鑫,谢高阳;多酸的光化学和光催化(上)[J];上海化工;2001年13期 |
13 |
刘亚冰,段莉梅,曹高娃,刘瑛;M-V-O(M=Mo,As,W)体系Keggin型多酸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4 |
马慧媛,赵慧珍,周百斌,单永奎,周宏立,赵儒铭;Keggin结构钼钨硅杂多酸及其稀土衍生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J];稀土;1997年02期 |
15 |
祝媛媛;方光荣;柳士忠;;一维多酸-有机配位聚合物{[Cu(en)_2(H_2O)][Cu(en)_2(H_2O)PW_3~ⅤW_9~ⅥO_(40)Cu(en)_2]·9H_2O}_n的合成、性质与结构[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6 |
单永奎,刘宗绪,金钟声,卫革成,刘永盛,王恩波;稀土钼硅杂多酸根配合物K_(10)H_3[Pr(SiMo_(11)·O_(39))_2]·18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中国科学B辑;1990年08期 |
17 |
朱英贵;居学海;宋瑛林;黄克旋;李一志;郑和根;;一个多酸簇合物[Cu_4(PPh_3)_6][Mo_8O_(26)]的合成、晶体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12期 |
18 |
周百斌,关良智,王晓光,王玉和,马慧媛,单永奎,李萍,周宏立,刘宗绪;12-钼钨硅杂多酸在丙酸异戊酯合成过程中的催化作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
19 |
李强,魏永革,王远,郭洪猷;多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及其取代基效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6期 |
20 |
张淑云,孙天祥,崔志国;含有MO_6八面体结构单元的多酸根阴离子结构模型的制作[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