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混合高分子刷溶剂响应特性的分子机制-密度泛函理论
【摘要】:采用加权密度近似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在不同性质溶剂诱导下的垂直相分离情况。计算发现,对于具有一定相容性的等链长和等链节间相互作用能的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在非选择性溶剂中,不良溶剂使得高分子刷收缩,良溶剂使得高分子刷溶胀,但不会发生垂直的相分离;在选择性溶剂中,混合高分子刷可以在溶剂诱导下发生垂直相分离,亲溶剂的高分子链出现在高分子刷的表层,憎溶剂的高分子链蜷曲于高分子刷的底层,接枝高分子刷表现为亲溶剂性质;溶剂的选择性越大,两种接枝高分子链的相容性越差,越容易分层。上述现象是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产生既亲水又亲油的双亲性的微观分子机理。
|
|
|
|
1 |
郑曼丽;吴世康;;高分子三重态敏化剂的研究 Ⅲ.高分子苯乙酮敏化过程中能量迁移的研究[J];化学学报;1988年08期 |
2 |
钱昌吉,罗孟波,许健民;高分子链形状与尺寸关联的Monte Carlo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
3 |
陈晓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和理论模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4 |
郑曼丽;刘日新;吴世康;;高分子三重态敏化剂的研究——Ⅳ.高分子苯乙酮及其衍生物的光谱、磷光量子产率及光敏化光稳定问题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0年04期 |
5 |
曹孟駿;;高分子立体化学[J];化学通报;1964年05期 |
6 |
周普;杜强国;;原始链模型——一种新的聚合物粘弹性的分子学说[J];化学通报;1987年11期 |
7 |
钱敏平,辛连忠,雷功炎,吴承训;缠结高分子链的Brown运动模型及其解缠弛豫时间的计算机模拟[J];中国科学A辑;1990年12期 |
8 |
张广照,江明,吴奇;高分子的折叠与聚集[J];高分子通报;2005年04期 |
9 |
徐李梅;何林李;成军;;平行板内障碍物对高分子链扩散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5期 |
10 |
黄建花,朱超英,罗孟波;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链混合体系的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7期 |
11 |
王葆仁;;耐高温高分子的结构问题[J];化学通报;1973年01期 |
12 |
何炳林,李乃宏;高分子试剂[J];自然杂志;1980年09期 |
13 |
许裕栗;陈学谦;韩霞;徐首红;彭昌军;刘洪来;;二元混合高分子刷溶剂响应特性的分子机制——密度泛函理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4 |
陈介平;;高分子结构对高分子化学反应性的影响[J];化学通报;1980年11期 |
15 |
张丽华,王香梅,寸云俊;高分子链立体结构的CAI教学方法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2期 |
16 |
黄建花,蒋文华,韩世钧;端点附壁的高分子链形状的MonteCarlo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
17 |
B Ránby;;高聚物的光氧化和光降解[J];合成纤维工业;1980年01期 |
18 |
吴让泉,程正迪,吴承训;高分子链构象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B辑;1986年01期 |
19 |
吕亚非;;化学基团的数字表示法及高分子基团加合性质的计算机计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89年04期 |
20 |
张浦;;高分子界面分子模拟的研究进展[J];上海涂料;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