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二乙酸功能化纳米金检测肌红蛋白
【摘要】:肌红蛋白主要来自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它的主要作用是可逆结合氧用于传输和存储氧,以及保护细胞,防御活性氧和清除NO。肌红蛋白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是一个肌肉损伤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胸疼痛患者心脏病发作的重要标志。纳米金由于其显著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高消光系数,容易功能化,光稳定性,以及颜色可读性,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分析物加入到功能化纳米金溶液中时,由于纳米颗粒间距离减小导致近场等离子耦合产生,使纳米金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或蓝色。本文设计了两个包含亚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基团的硫醇分子,并用此分子修饰的纳米金来识别和检测肌红蛋白。肌红蛋白由表面的组氨酸通过Cu~(2+)配位作用结合到IDA功能化纳米金上,导致金纳米的等离子耦合,同时纳米金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
|
|
|
|
1 |
顾大勇,鲁卫平,王华,石磊,周元国;纳米金新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的研制及其在临床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5期 |
2 |
刘冰,童朝阳,田艳慧,穆惠,郝兰群;基于纳米金自组装的压电抗体芯片检测IgG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
3 |
吴国权;李忠彦;;壳聚糖和纳米金混合膜生物传感器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9期 |
4 |
鲁卫平;陈星云;杨楠;;纳米金基因芯片技术快速检测丝状真菌的研究[J];激光杂志;2010年05期 |
5 |
张志伦;吴杰红;刘萍;周良琼;蒲晓允;;基于纳米金检测葡萄糖实验方法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7期 |
6 |
赵英曲;罗红群;李念兵;;对巯基苯硼酸/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用于葡萄糖的识别[J];分析测试学报;2009年03期 |
7 |
刘明贵;王业富;隋放;万志香;高文娟;;应用纳米金探针检测HSV-2的目视化基因芯片[J];中国病毒学(英文版);2006年03期 |
8 |
顾大勇;鲁卫平;王华;周元国;;纳米金基因芯片结合通用引物1次PCR法同时检测多个病原菌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年01期 |
9 |
覃柳;刘仲明;邹小勇;;基于巯基和纳米金固定抗体的免疫传感器的初步应用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8年01期 |
10 |
王周平;徐欢;段诺;吴佳;叶菁;乐国伟;;基于分子信标荧光纳米探针的李斯特菌DNA均相检测方法[J];化学学报;2010年09期 |
11 |
梁冰;顾大勇;鲁卫平;王华;周元国;;纳米金新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结合限制性酶切非PCR法同时检测多种病原性微生物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
12 |
徐钟源,郑惠贞,曾群英;人血清肌红蛋白放射免疫测定及其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价值初步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82年04期 |
13 |
许晓秋;快速免疫斑点法测定肌红蛋白[J];华夏医学;1998年03期 |
14 |
陈睿;刘和录;韩杰辉;;建立一种新的尿液肌红蛋白定量测定方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
15 |
郑琦;蔡汝秀;;基于肌红蛋白模拟酶活性的测定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6 |
靳岩;张凤华;秦桂娥;;两种不同仪器检测肌红蛋白的比较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7 |
杨开祺;血清肌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
18 |
崔建华,张西洲,何富文,郭以川,周新梅,谢印芝,张东祥;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和血乳酸浓度的变化[J];高原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
19 |
陈雪红,钟甘平,张兰,柳江燕;海洛因依赖患者肌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1年01期 |
20 |
李丹,敬华,许丽艳,陈兴明;不同抗凝剂对定量检测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的影响[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