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董喆张亚男刘芮廷王尧宇  
【摘要】:正螺旋结构的构筑在配位化学和材料化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螺旋性是生命体系的必要元素,而且他们还在不对称催化和光学性能有潜在的应用。通过分子的自组装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尚卓镔,张书文,李竞,张红,黄计军,邓并;螺旋结构与旋光方向V——1,2-二取代二茂铁类分子的螺旋结构与旋光方向[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尹玉英,刘春蕴;1,2-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的结构与旋光方向的关系[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冯锋,黄计军,邓并;螺旋结构与光学活性关系研究进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张红,尚卓镔,黄计军,李竞,李俊飞,邓并1;螺旋结构与旋光方向I——1,2-二取代环己烷的螺旋结构与旋光方向[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王莉,尚卓镔,张红,解建仁,邓并;螺旋结构与旋光方向(VI):手性4-取代[2.2]二聚二甲苯类化合物的螺旋结构与旋光方向[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李文军;徐海涛;郭燕川;陈丽娟;;碳微线圈的气-液-固-固生长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6期
7 聂爱华,邓并,叶秀林,邢其毅;手性环酯的螺旋结构和光学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8年02期
8 ;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J];化学通报;1999年11期
9 冯锋,渠桂荣;分子中螺旋平面方程的推导与二面角的一般应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邵彩云;宋霜;王志强;卜站伟;张怀敏;杨立荣;;螺旋结构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CO_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催化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1 张红群,黄元河,刘若庄;螺旋Bucky管的理论研究[J];科学通报;1994年05期
12 尹玉英,刘春蕴;螺旋结构和旋光度大小的关系[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13 冯锋,张红,黄计军,陈良威,张永梅,邓并;邻苯二甲酸L-(+)-2,3-O-亚异丙基苏力糖酯的两种构象式的螺旋结构与旋光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14 刘祁涛;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15 冯锋,张红;分子螺旋结构中旋光值的定量推导[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6 冯锋;甲基取代的手性环酯化合物的螺旋结构与旋光性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17 高山,刘继伟,霍丽华,赵辉;一维螺旋链状配位聚合物[Cu(p-BDOA)(2,2′-bipy)·H_2O]_n的合成与表征(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18 阙振寰;;《钌化学》书评[J];贵金属;1986年01期
19 袁进华,忻飞波,忻新泉,戴安邦;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ⅩⅩⅪ 一取代五氰合钴酸钾的热分解[J];应用化学;1990年02期
20 孙政民;交变电场展开铁电液晶螺旋结构的研究[J];液晶与显示;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喆;张亚男;刘芮廷;王尧宇;;基于柔性羧酸配体构筑的螺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陈海燕;肖冬荣;张光菊;孙佃振;何江洪;;一个具有内消旋螺旋特征的金属-有机三维超分子网络的合成、结构与表征[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高鹏;刘鸣华;;以BOLA型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上构筑螺旋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李潇;詹传郎;王要兵;姚建年;;吡啶酰亚胺寡聚体[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光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余婷;岳冬梅;张立群;;具有光学活性的两亲性聚丙炔—聚乙二醇梳状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单凤军;姜岚;李争宁;赵德峰;;具有C_2对称性的手性NHC-Cu络合物对1,4-共轭加成的不对称催化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白晓莉;卞证;高连勋;;新型双联萘手性配体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唐勇;;“边臂”-调控催化与不对称反应选择性的遥控器[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陈鸿儒;李卓华;孙令民;张全烜;薛庆斌;;主链接枝型液晶-聚乳酸光电材料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周经纶;吕春祥;范星河;陈小芳;周其凤;;新型光控螺旋聚乙炔的合成与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奎;新型含膦硫脲类有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晓亮;含N、O杂原子柔链配体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阚玉和;螺旋结构有机/有机金属配合物电子和光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师慧敏;类水滑石材料在不对称催化中的空间效应[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马庆双;基于[2.2]环仿的面手性氮杂环卡宾前体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胡亚微;由柔性双功能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D];吉林大学;2008年
7 曲波;面手性烷氧基[2.2]对环二甲苯基咪唑盐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肖冬荣;新型螺旋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蒋先兴;新型松香胺—手性硫脲双功能催化体系的建立及在不对称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药物导向的非天然氨基酸模块和生物活性分子的手性合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丁一;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及其Ag(Ⅰ)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敏;长链烷基脯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Aldol反应不对称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韩福忠;新型手性二茂铁咪唑啉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Aza-Claisen重排中的应用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齐伟;双(二苯基膦酰基)乙炔的固相加成反应及光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铨;手性螺硼酸酯催化的前手性亚胺的不对称硼烷还原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李东平;有机催化的吲哚和a,β-不饱和酮的C3-选择性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浩然;一类有机可溶聚合物固载手性环己二胺负载钌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7 彭维;双核大环多胺Zn(Ⅱ)配合物催化DNA的裂解性能研究及联二萘酚衍生物的合成与催化性能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建海;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在醛的不对称乙基化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7年
9 李燕;催化羰基化合物的硅腈化反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磊;苯乙炔对酮的催化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实习记者 王青云;钌技术让太阳能走进百姓家[N];江苏科技报;2009年
2 张晔;感受“和谐化学”[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主讲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春辉 整理 嘉星一族;化学元素“合成”的生活[N];北京科技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