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赫楠王坤剧场刘倩代丽娜罗志军李华明  
【摘要】:正联吡啶钌(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一直是电化学发光(ECL)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1]。本文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将Ru(bpy)32+固定在具有多孔道结构的负电性Ni(OH)2微球表面,构建了三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安镜如;陈曦;;硫酸双肼酞嗪的电化学发光的研究及应用[J];分析化学;1989年10期
2 尹学博,杨秀荣,汪尔康;毛细管电泳-电化学电化学发光及其微芯片技术[J];化学进展;2005年02期
3 安镜如;林金明;;新试剂5-(对-苯胺偶氮)-2,3-二氢-1,4-酞嗪二酮的电化学发光研究[J];分析化学;1991年03期
4 徐国宝,董绍俊;电化学发光及其应用[J];分析化学;2001年01期
5 屈颖娟,郑行望,章竹君,裴拥爱;盐酸克伦特罗的电化学发光检测器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林金明,安镜如;新试剂6-(2-羟基-4-二乙基氨苯偶氮)-2,3-二氢-1.4-酞嗪二酮的电化学发光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7 童九如,A.B.Ellis;非均匀CdS_xSe_(1-x)电极的光致发光和电化学发光[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4年01期
8 高秀霞;徐春荧;袁柏青;杨秀云;;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离检测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屠一锋,黄炳强,郭文英,陈瑾;中性体系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行为[J];分析化学;2002年06期
10 储海虹,齐莹莹,徐杨,黄炳强,屠一锋;中性介质中I~-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及机理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5期
11 郑行望,章竹君,王琦,丁红春;基于电还原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水样中钼Ⅵ[J];分析化学;2003年09期
12 郭文英,徐杨,黄炳强,屠一锋;中性介质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监测氧还原过程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3 朱德斌,邢达,沈行燕,闫贵虹;一种基于电化学发光技术的高灵敏度PS-1基因点突变检测方法[J];科学通报;2003年13期
14 齐莹莹,吴莹,狄俊伟,屠一锋;电化学发光猝灭法测定谷胱甘肽[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2期
15 孟美荣;郑行望;李桂新;;高选择性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焦性没食子酸[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6 姚晴,安镜如;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发光标记试剂ABEI[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4期
17 刘继锋,杨秀荣,汪尔康;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体系中正高压进样条件下正负离子电场放大进样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0期
18 郭颖,郑行望,章竹君;高选择性H_2O_2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制及分析特性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4年11期
19 漆红兰,张成孝;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J];分析试验室;2004年01期
20 申丽华;李晓霞;;CuS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赫楠;王坤;剧场;刘倩;代丽娜;罗志军;李华明;;三维Ru(bpy)_3~(2+)/Ni(OH)_2复合微球制备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汪尔康;;微流控芯片电化学与电化学发光检测的某些进展[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刘晓庆;史立红;牛文新;李海娟;徐国宝;;增强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检测灵敏度的方法[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吕家根;;一种新的与微型化自发电池整合的电化学发光检测芯片研究[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昌征;郑行望;;石墨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反应微环境的修饰及其电化学发光分析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鹏;吴亦洁;朱果逸;;配合物Ru(dcbpy)(phrl)_2(PF_6)_2的2D NMR分析[A];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8年
7 焦体峰;周娟;周靖欣;李晓博;;某些鲁米诺衍生物的界面组装行为及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连哲;韩双;李海娟;徐国宝;;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材料及新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张犁黎;郑行望;李瑞忠;;核壳型鲁米诺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传感特性研究及其分析应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辉;汪尔康;;三联吡啶钌配合物掺杂硅薄膜修饰铟锡氧化物电极的光学、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金;芯片电泳分离—电化学发光检测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郭文英;纳米增敏与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李璐;生物单分子定量检测新方法及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D];山东大学;2010年
4 柏建国;毛细管电泳及其电化学发光在食品和生物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5 梁耀东;化学发光新体系、电化学发光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6 李云辉;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及在环境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7 高英;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漆红兰;纳米粒子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罗丽荣;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敏娜;双核联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娜;以凝集素为分子识别物质的甘露聚糖电化学发光传感方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东元;基于三丙胺氧化的电化学/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1年
3 曹广明;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增敏研究及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4 李明月;基于磁球放大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及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丹;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电化学发光性质研究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志慧;鲁米诺电化学发光新特性的研究及分析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漆红兰;均相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明;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装置研制及活性氧检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徐松云;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电化学发光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郭文英;鲁米诺体系电化学发光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白毅 于洋;长春应化所在电化学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记者任福海;化学生物分析平台添新成员[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3 于洋 记者 李泳沩;电化学发光检测法获国家专利[N];吉林日报;2010年
4 于春;我国发现高效环保发光新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于洋;高灵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获发明专利[N];中国化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