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除盐技术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周志贵  廖杰  廖一平  白玉  刘虎威  
【摘要】:正生物质谱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蛋白样品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一些非挥发性盐会抑制样品的离子化,造成检测灵敏度的降低甚至无法检测,因此,对蛋白或多肽样品进行除盐往往是质谱分析前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蛋白质和多肽样品的除盐方法主要是基于固相萃取技术,即蛋白或多肽保留在吸附材料上,盐类不吸附而被除去,然后将保留的蛋白或多肽洗脱下来进行检测或者直接检测。常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甄艳;诸葛强;施季森;;高校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0年05期
2 张江巍;陈尚武;马会勤;;植物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年05期
3 路俊仙;柳亦松;王跃群;张才波;陈平;吴秀山;梁宋平;;Hela细胞导入TRIM45基因后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4 李燕;宋瑱;李明远;;细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3期
5 熊霞;沈剑英;李建军;张海;王贤纯;梁宋平;;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质膜的双水相法纯化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11期
6 高华;高述民;孙芳芳;;蛋白质组学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08期
7 许亚伟;陆豪杰;杨芃原;;蛋白质组学中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的基质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7年03期
8 李维平,李云;生物质谱技术与蛋白质组学[J];生命科学研究;2004年S2期
9 王玉飞;曲勍;乔凤;钟志军;杜昕颖;汪舟佳;陈泽良;黄留玉;;羊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质组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8期
10 蔡潭溪;刘平生;杨福全;杨福愉;;脂质组学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2期
11 杨永新;赵兴绪;陶金忠;张勇;;乳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2 李军;杜鑫;Hosseini Moghaddam S.H.;陈玉银;;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09年06期
13 吴祺;质谱、核磁共振与生物大分子——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年Z1期
14 彭浩;林文芳;朱学艺;;叶绿体蛋白质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1期
15 李国俊,郭志峰;快原子轰击质谱法测定宽漠王体中的K~+[J];分析试验室;2005年03期
16 魏宝阳;高国赋;陈作红;;一羟鬼笔毒肽(PHN)的制备及其毒理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17 尹子卉,吴世容,李声时;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J];自然杂志;2002年06期
18 吴松锋,朱云平,贺福初;人类蛋白质组表达谱蛋白质鉴定的分步搜索策略[J];遗传;2005年05期
19 屈军梅;黄庭汝;屈孝初;李文平;陈平洁;;家蝇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7年03期
20 张林;沃兴德;;酵母蛋白质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艳;许淑萍;赵振洲;施季森;;2-D DIGE蛋白质组技术体系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周志贵;廖杰;廖一平;白玉;刘虎威;;除盐技术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3 蒋辉;范崇旭;魏开华;刘尚义;曹瑛;陈冀胜;;玛瑙芋螺毒素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江疆;欧阳证;林金明;;纸基电喷雾质谱常态离子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周燕;王铁夫;张延洁;郑培玺;;古人类骨骼中锶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军华;;蛋白质芯片质谱指纹图谱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初探[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C];2002年
7 何冰;雍政;徐卓立;郭军华;;利用蛋白质芯片质谱分离纯化金属硫蛋白[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C];2002年
8 黄音;杨少友;刘琪;吕鲲;李亦学;;大规模质谱(MS)与数据挖掘(DM)技术相结合的蛋白质组研究与分析[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钟凡;张扬;刘晓慧;魏丽敏;曹晶;谢力琦;杨芃原;;规模化高通量蛋白质组分析的半定量技术及其验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大炜;;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微生物代谢组学最新进展[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辉;家蚕卵蛋白质组技术平台的优化及有性与孤雌生殖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吴小琴;Nifedipine调节白皮松(Pinus bungeana)花粉管蛋白质表达及其对细胞壁构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3 宋艳萍;C57BL/6J小鼠和健康成人肝脏内质网蛋白质表达谱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李岩;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肝细胞过程中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D];复旦大学;2009年
5 柳亦松;几种重要的细胞分泌蛋白质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文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遍在蛋白及家蚕遍在蛋白的分离纯化[D];浙江大学;2005年
7 易志刚;脂筏相关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复制复合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金静华;低浓度烷化剂诱发的细胞应答反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赵温涛;蛋白质拼接法制备片段同位素标记ApoE及RAP结构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缪勇;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小刚;氧化胁迫下拟南芥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株的蛋白质组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差异蛋白质与差异基因的识别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林翠娥;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用于对还原变性牛胰岛素折叠行为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焦洁;HSL基因敲除小鼠睾丸双向电泳谱图的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孟艳;卵子成熟机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6 陈艳梅;白杄花粉管微丝骨架介导信号传导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7 杨彩娥;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依赖株的遗传稳定性和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8 刘一;膜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样品制备与净化方法的发展与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柯冠群;高产黑色素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与黑色素结构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5年
10 赵鹏飞;烟草花粉管内吞作用机制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线;蛋白质组学产业正逐渐形成[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王雪飞 吴志军;首建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N];健康报;2006年
3 阳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春;蛋白质组学领域的中国机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吴志军 王东根;我国成立两个蛋白质组学委员会[N];科技日报;2003年
6 熊昌彪;把握蛋白质组学计划机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刘莉;蛋白质组学的“北方阵地”[N];科技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克 项铮 实习生 黄磊;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国科学家唱主角[N];科技日报;2005年
9 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蛋白质组学将造福人类[N];科技日报;2001年
10 记者 项铮;蛋白质组学提供历史契机[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