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相容性聚碳酸酯聚氨酯微纤维人工血管的研究
【摘要】:正本文采用生物相容性的聚碳酸酯聚氨酯为原料,经过喷纺工艺加工出丝状多孔结构的人工血管,研究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生物稳定性,以及作为人工血管的初步评价。在有酶催化和没有酶的条件下,考察了材料在37℃磷酸缓冲溶液中降解的可能性,发现吸水率和重量损失分别低于4%和0.5%,基本没有降解发生。植入6个月后,狗的颈主动脉和连接的人工血管通畅,管腔内腔光滑、无血栓,血流畅通。研究发现聚碳酸酯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高生物稳定性、无细胞毒性和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聚碳酸酯聚氨酯是制备人工血管材料合适的原料,初步体内试验证明该人工血管综合性能好,在心血管搭桥术上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
|
|
1 |
夏成勇;刘长建;乔彤;黄佃;刘晨;冉峰;;磷酰胆碱接枝涤纶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12期 |
2 |
眭建军,陈莉,陈苏;功能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2期 |
3 |
史振宇,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人工血管内支架与腹主动脉的生物相容性[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
4 |
唐秀杰,胡平,吴清玉,杨秀滨,杨斌;一种简便快速的染色技术在构建人工血管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
5 |
田中纪男;龚学富;;从专利中看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动向[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2年04期 |
6 |
;材料表面改性与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1期 |
7 |
Kirkpatrik C J;田文华;;生物材料体外评价的理论与应用[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1年05期 |
8 |
霍丹群,陈柄灿,侯长军,郑小林;人工血管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年03期 |
9 |
Y·Nose;;生物材料与人工脏器的生物相容性[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8年05期 |
10 |
谭玉静;洪枫;邵志宇;;细菌纤维素在生物医学材料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年04期 |
11 |
黄福华;郑军;孙立忠;;一种新的人工血管涂层及其实验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4期 |
12 |
郑琪;奚廷斐;陈艳梅;王召旭;万怡灶;高川;;细菌纤维素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0年07期 |
13 |
潘明新,王晓阳,何红兵;血管吻合器影响人工血管腔表面内皮细胞附着的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1999年09期 |
14 |
陈学明,汪忠镐;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1年04期 |
15 |
覃素华,潘君,吴科达;促进内皮细胞在小口径人工血管表面的黏附方法探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03期 |
16 |
侯春春;张胡静;李圣春;成国涛;徐水;;蚕丝蛋白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现状[J];丝绸;2010年07期 |
17 |
卞荣蓉;李坤;沈山梅;;中医药在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07期 |
18 |
陈力,余红,戴宁,陶思丰,龚渭华;双层血管细胞种植提高人工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J];中华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
19 |
殷红英;袁发焕;;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其内皮化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7年22期 |
20 |
夏宁;黄玲;彭兆意;刘新华;熊吉信;;胚胎干细胞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