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液晶构筑的同轴纳米离子通道
【摘要】:正离子的传输在生命体和能原材料如燃料电池膜/锂电池、生物传感器、分子开关、生物医药等中起到重大的作用。洛克菲勒大学的Roderick MacKinnon博士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Peter Agre博士以他们在水分子通道和离子传输通道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3的化学诺贝尔奖。如果能够从化学分子尺寸上设计出特殊的分子结构,构筑特殊的纳米离子传输模型,将会很好的揭示离子在溶液,生命体,能源材料中的传输机理,为设计合成高效的功能化材料奠定依据。因此,我们设计合成了盘状结构的带电荷的分子,此分子在水溶液中通过苯环的π-π叠加和氢键分子自组装的能够形成六方相的溶致超分子液晶。而离子基团的对称分布使其在六方相液晶中形成有序的同轴纳米离子通道。同步辐射x射线精确得到同轴纳米离子通道微细结构,盘状分子在the spin polarize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和consistent-valence force field(CVFF)中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更形象佐证了同轴纳米离子通道的形成。
|
|
|
|
1 |
罗云敬,郭忠先,李天剑,沈含熙;液晶态分子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1998年07期 |
2 |
江寿平,朱林福,杨慧儒,李淑德;液晶在检验电子器件上的应用试验[J];物理;1979年02期 |
3 |
冯凯,宋晓风,郑锦章,李英,王风山;色谱分离与离子交换法用于单体液晶的纯化研究[J];液晶与显示;1994年04期 |
4 |
越月;非液非晶的“变色龙”[J];知识就是力量;2002年01期 |
5 |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J];液晶与显示;2008年01期 |
6 |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J];液晶与显示;2008年02期 |
7 |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J];液晶与显示;2008年03期 |
8 |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J];液晶与显示;2008年04期 |
9 |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J];液晶与显示;2008年05期 |
10 |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J];液晶与显示;2008年06期 |
11 |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J];液晶与显示;2009年01期 |
12 |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J];液晶与显示;2009年03期 |
13 |
舒昌清
,林磊;液晶丝——新的一维系统[J];物理;1982年12期 |
14 |
;向您推荐《液晶与显示》期刊[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年03期 |
15 |
;向您推荐《液晶与显示》期刊[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年06期 |
16 |
林磊,刘家岗;关于液晶临界指数γ[J];自然杂志;1980年06期 |
17 |
诸国桢;一种新的机械波-液晶中的曲率弹性波的实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
18 |
王良御;热致液晶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J];物理;1981年06期 |
19 |
阮亮,王新久;液晶介电各向异性的频率特性[J];物理;1983年03期 |
20 |
;《液晶与显示》1999年和2000年刊登的主要论文题目[J];液晶与显示;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