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修双宁,易维明,何芳;几种生物质热重曲线的分析[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2期 |
2 |
刘乃安,范维澄,Dobashi Ritsu,林其钊;一种新的生物质热分解失重动力学模型[J];科学通报;2001年10期 |
3 |
梁吉雷;吴明铂;刘以红;郭宁;李士斌;滕传亮;朱文慧;;生物质水热合成炭微球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4期 |
4 |
宋春莲;;物质等离子体聚合与合成高分子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5 |
刘乃安,汪秉宏,范维澄;生物质热解的动力学补偿效应(英文)[J];火灾科学;2002年02期 |
6 |
阴秀丽;常杰;汪俊锋;付严;吴创之;梁耀彰;;生物质合成气合成甲醇[J];太阳能学报;2005年04期 |
7 |
周勇;;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07年09期 |
8 |
李凤仪,刘良坦,罗来涛,陈昭平,卢维奇;铂重稀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88年03期 |
9 |
吴亭亭,曹建勤,魏敦崧,闻望;反应条件对生物质焦气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10 |
邵艳秋;尹泳一;陈健伟;;磁性纳米固体酸SO_4~(2-)-TiO_2-Fe_3O_4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11 |
丁克毅,刘军,张铭让;绿色化学及化学工业的绿色革命(Ⅱ)[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2 |
王君,张密林,郑崇辉,景晓燕;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的制备研究[J];应用科技;2005年01期 |
13 |
崔建中,潘硕文,程鹏,廖代正,姜宗慧,阎世平,王耕霖;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异三核锰(Ⅱ)铜(Ⅱ)锰(Ⅱ)、镍(Ⅱ)铜(Ⅱ)镍(Ⅱ)和三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11期 |
14 |
赵红晓;胡中爱;孔超;杨玉英;尚秀丽;任莉君;王彦鹏;;NiFe_2O_4纳米粒子的水热合成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6期 |
15 |
沈康;朱敦如;吴艳飞;沈旋;;一维链状叠氮桥联的铜配位聚合物[Cu(N_3)_2(C_6H_8N_2)]_n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11期 |
16 |
陈文娴;吴耿煌;庄桂林;孔祥建;龙腊生;黄荣彬;郑兰荪;;溶剂对呋喃二羧酸与Mn(Ⅱ)自组装的结构调控(英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
17 |
刘中夏;师文生;;Li—Zn—Cu系铁氧体磁性和铁磁共振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18 |
张鑫;李鑫钢;姜斌;;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合成及表征[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年01期 |
19 |
陈海翔;刘乃安;范维澄;;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的生物质热解两步连续反应模型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7期 |
20 |
张宁;宋丽丽;李凤仪;;钬对铂重整催化剂改性作用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7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