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桅;沈伟国;;水/AOT/异辛烷微乳液体系的密度和临界微乳液浓度[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2 |
夏声平,李晓,任文成,张卫英,董声雄;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聚合微乳液体系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3 |
陈国华,江澎,陈颖,纪红;正己烷/海水微乳液形成的相图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5年06期 |
4 |
麦振洪,赵永男;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J];物理;2001年02期 |
5 |
高静,张卫英,李晓,沈海霞,吴炽兴;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体系的构建[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6 |
刘爱荣,季萍;微乳液凝胶固定化技术及在生物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7 |
曾平,余钟芳,王桂清,李三风,陈伟仲;KOH皂化油酸/ROH/煤油体系微乳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区变化[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
8 |
赵晓鹏,赵乾,向礼琴;电场诱导的微乳液旋光及其可调节行为[J];中国科学A辑;2002年10期 |
9 |
张元广;维生素C片剂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0 |
任卫,李世普,王友法,曹献英,陈晓明;超细羟基磷灰石颗粒的反相微乳液合成[J];硅酸盐通报;2002年06期 |
11 |
江咏梅,杨志宏,罗鹏,聂基兰;AS/n-C_4H_9OH/c-C_6H_(12)/H_2O微乳液体系稳定条件[J];江西科学;2005年02期 |
12 |
李干佐,任学贞,汪复宁,郑红英,刘燕,王弘立;微环境中脂肪酶催化椰子油水解作用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3 |
陈敏,方序;醇微乳液中糖化酶性质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7年03期 |
14 |
吴星,袁诗海,施巧芳,郭荣;meso-四(4-磺基苯基)卟啉(TPPS)在微乳液中的行为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8年06期 |
15 |
朱霞石,郭荣,冷卫南;介电常数法探讨微乳液对显色反应的增敏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6 |
张启凤,陈国华,孙明昆;羟丙基壳聚糖对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相图的影响[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7 |
李干佐,杜贞伟,夏瑞,郝京诚,汪汉卿;丙烯酰胺在胶束和微乳液中聚合动力学研究[J];科学通报;1995年09期 |
18 |
赵保卫,朱利中;微乳液对部分难溶芳烃的增溶作用及机理[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8期 |
19 |
张建民,王承霞,李红霞;微乳液技术应用于空气电极的制备[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1期 |
20 |
李干佐,郝树萱,李英,宋良汉,范爱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增溶过程及其微乳液相图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