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陶奎元,邢光福,汪庆华,谢家莹,杨祝良;浙江新昌基性麻粒岩包体初步研究[J];中国区域地质;2001年03期 |
2 |
黄小龙,徐义刚;安徽女山麻粒岩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下地壳组成及其构造属性初探[J];地球化学;2002年05期 |
3 |
杜杨松,Ken D.Collerson,赵建新,庞保成;两广交界地区S型花岗岩中麻粒岩包体的特征和成因[J];岩石学报;1999年02期 |
4 |
孔华,金振民,林源贤;道县玄武岩中麻粒岩包体的岩石学及年代学[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5 |
郭锋,范蔚茗,林舸,林源贤;湘南中生代橄榄岩包体的Nd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J];矿物学报;1999年02期 |
6 |
张海祖,张宏飞;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研究进展及其意义[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1年04期 |
7 |
赵海玲,Fred. A. Frey,Hang Shichun,李凯明,狄永军,邓晋福,赵建华;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特征[J];现代地质;2002年04期 |
8 |
何永年;根据汪清橄榄岩包体推导上地幔流变学状态初步研究[J];地质科学;1984年03期 |
9 |
黄小龙,徐义刚,王汝成,陈小明;安徽女山麻粒岩包体:矿物学特征、下地壳地温曲线及其成因意义[J];岩石学报;2002年03期 |
10 |
黄小龙,徐义刚,刘敦一,简平;安徽女山早元古代下地壳: 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麻粒岩包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证据[J];科学通报;2003年10期 |
11 |
金振民,余日东,杨文采,欧新功;江苏东海县幔源橄榄岩包体及其深部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
12 |
王晓霞
,姜常义
,安三元;中酸性小斑岩体中二辉麻粒岩包体的特征及地质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6年02期 |
13 |
徐义刚,B.Orberger,S.J.Reeves;上地幔铂族元素的分异——吉林汪清橄榄岩包体提供的证据[J];中国科学D辑;1998年03期 |
14 |
徐义刚,林传勇;吉林汪清尖晶石橄榄岩包体的矿物化学成分指示意义──上地幔温度史和交代作用[J];地球化学;1996年05期 |
15 |
黄小龙,徐义刚,储雪蕾,张鸿祥,刘丛强;华北地台部分麻粒岩地体及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年03期 |
16 |
孙卫东
,彭子成
,陈道公
,支霞臣
,王兆荣
,葛宁洁;江苏省六合县练山幔源橄榄岩包体的原始地幔源区组成研究[J];地质学报;1998年02期 |
17 |
李保华,伊海生,王成善,时志强,林金辉,赵兵,黄继钧,李奋其;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中麻粒岩包体特征及其成因[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3年04期 |
18 |
支霞臣,李彬贤,杨晶,陈道公;扬子地块东段若干橄揽岩包体的温度-压力计算[J];岩石学报;1996年03期 |
19 |
李一良,郑永飞,支霞臣,U.Wiechert,J.Hoefs;中国东部幔源岩石的氧同位素激光探针分析[J];科学通报;1998年21期 |
20 |
于慧敏,夏群科,E.DELOULE,杨晓志;安徽女山橄榄岩包体中辉石的氢同位素组成[J];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