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Ce_(0.8)Sn_(0.2)O_2的制备及低温CO氧化催化性能
【摘要】:正近年来,Cu-Ce-O体系因价廉且催化性能优良而被广泛运用于CO低温氧化及燃料电池等研究中,并且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最新研究表明,将Sn元素掺入到CeO2中取代部分铈原子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2],且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
|
|
|
|
1 |
王泽新,蔡梅超,贾红英,刁兆玉;O_2和CO表面催化反应的活性位分布模型[J];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
2 |
詹成伟;侯纪新;田学雷;马兆领;王永志;;Co_(79.5)Sn_(20.5)合金结构及等效磁导率的变化[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3期 |
3 |
彭同江;孙红娟;刘海峰;樊亮;;(Sn_(1-x),Co_(2x))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10期 |
4 |
杨汉培,范以宁,冯令云,邱金恒,林明,许波连,陈懿;铋钒钼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与丙烷选择氧化催化性能[J];化学学报;2002年06期 |
5 |
刘赵穹,马骏,张昭良,杨锡尧;Sn_(0.5)Ti_(0.5)O_2催化剂上SO_2、NO和CO反应的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2年03期 |
6 |
郑延成;王亮;朱伽;高春芹;李建海;;风城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年28期 |
7 |
姚春德;王洪夫;刘希波;黄钰;;采用氧化催化方法降低DMCC发动机HC和CO排放[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
8 |
张莹;沈颖刚;;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排气氧化催化实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2年01期 |
9 |
刘欣艳;夏定国;赵煜娟;;梯度材料LiNi_(0.8)Co_(0.2)O_2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2期 |
10 |
赵宗彬,管仁贵,李保庆;CO和O_2气氛下煤中矿物质对NO-半焦还原反应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1年03期 |
11 |
陆新晓;曹凯;吴征艳;;基于O_2和CO浓度综合划定采空区“三带”[J];矿业工程研究;2011年03期 |
12 |
苏继桃,苏玉长,邹启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Co_(0.3)O_2的研制[J];电池工业;2004年02期 |
13 |
申叶丹;聂晓燕;程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5Li_2MnO_3·0.5LiNi_(1/3)Co_(1/3)Mn_(1/3)O_2合成及表征[J];电源技术;2016年12期 |
14 |
汤宏伟;祝军;朱志红;常照荣;;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2)O_2的合成与表征[J];功能材料;2009年05期 |
15 |
蔡振平,刘人敏,吴国良,金维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5)O_2的制备及性能[J];电池;2002年S1期 |
16 |
杨晓冬;胡志强;李佳书;秦艺颖;;Sn~(4+)掺杂对正极材料Li_(1/3)Ni_(1/3)Co_(1/3)Mn_(1/3)O_2性能的影响[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
17 |
向小春;刘兴泉;刘宏基;王超;;烧结温度对LiNi_(0.8)Co_(0.2)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电池;2012年04期 |
18 |
杨占旭;乔庆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2)O_2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