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蛋白质序列信息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

郭延芝  余乐正  李梦龙  
【摘要】:正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几乎参与了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它是细胞进行一切代谢活动的基础。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预测蛋白质的功能及相关特性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仅根据蛋白质序列信息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方法被报道。本文基于氨基酸的三种物化性质,提出了两种替代模型,相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芝;余乐正;李梦龙;;利用蛋白质序列信息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红阳;;蛋白质相互作用谱研究的思考[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3 夏献民;严定国;胡俊波;王桂华;徐戎;曾繁典;;蛋白质相互作用能作为药物研发的靶点吗[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许超;张家海;黄小娟;孙建萍;徐应琪;唐雅君;吴季辉;旌蕴逾;黄秋花;张庆华;;核磁共振波谱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杨晓明;王建;许望翔;虞东辉;杨永升;刘琼明;周颖;张翠莉;吴志豪;张万巧;刘涛;唐刘君;原艳芝;郝峰;金超智;贺福初;;人类肝脏重要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研究进展[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张智红;储军;秦岭松;骆清铭;;活细胞内多对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同步光学成像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李令东;田瑞军;唐伟;邹汉法;赵宗保;;携异戊烯链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吉楠;张红;Amy E.Keating;蒋太交;;多层次整合思路预测参与酵母囊泡转运的coiled coil介导的蛋白质相互作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朱泳璋;李擎天;褚嘉佑;石铁流;郭晓奎;;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系统分析百日咳杆菌相变异[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朱泳璋;李擎天;褚嘉佑;石铁流;郭晓奎;;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系统分析百日咳杆菌相变异[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巧;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接头分子TANK募集细胞周期激酶PLK1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何文英;若干中草药活性组分与几种球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唐江宏;有机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杜秀全;基于智能计算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夏俊峰;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结合面热点残基的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月明;人新基因EOLA1生物学特性及相互作用蛋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冯铁男;基于小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奚洪;蛋白质序列变异与疾病相关性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徐晓丽;拟南芥线粒体中交替型NAD(P)H脱氢酶活性复合体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符庆瑛;大肠杆菌双杂交筛选AMPKα2相互作用蛋白[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林英;基于序列从头预测法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磊;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方法的研究与蛋白质超二级预测系统的开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高哲;基于PWMSA算法拟南芥协同基因调控的预测[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振华;重复基因在分子互作网络中的分歧进化及相互作用网络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舒小琴;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韩步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参数数据库及动力学网络的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7 施泓;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 7820基因组文库构建、mazEF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罗慧萍;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和热点预测的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9 顾春生;细胞核肌动蛋白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志勇;铜绿微囊藻生物钟蛋白的节律检测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荣;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新方法被发现[N];健康报;2007年
2 甄蓓;我科学家成功绘制人类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连锁图[N];科技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甄蓓 特约记者 吴志军;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图绘出[N];健康报;2011年
4 记者 耿挺;蛋白质功能算出来[N];上海科技报;2007年
5 余志平 编译;PCAs给我们带来了什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白毅;我国计算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毛黎;美开发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标识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8 肖恩·B·卡罗尔尼古拉斯·格姆培尔 本杰明·普鲁德赫姆 张红超 编译;动物形态迥异之谜[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宋冬 何玉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潘文;蛋白质组学:新时期寻求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