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核酸与夜蓝作用机理及含量测定
【摘要】:在弱酸性介质中,小分子夜蓝与生物大分子核糖核酸(RNA)强烈相互作用,导致分子构象的变化,引起分子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值的变化。研究了反应体系酸度、夜蓝用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核糖核酸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 0.4-7.2μg/mL,相关系数为0.9958。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静电缔合作用使夜蓝分子与凝聚在RNA分子链上的反离子交换,然后以协同方式与RNA分子发生键合,使夜蓝的π电子叠合程度降低,颜色变浅,吸收值降低,最大吸收波长紫移。
|
|
|
|
1 |
张国平,肖峰,訾言勤;乙基紫标记分光光度法测定核糖核酸[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2 |
郑镇恶;陈啸梅;;绝食对小白鼠肝脏磷酸酶糖元及核糖核酸在分布上的影响[J];解剖学报;1954年02期 |
3 |
黄国春;;气相色谱法测定核糖核酸中乙醇含量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年04期 |
4 |
彭雁忠,胡积军,邓斌,黄其通;肝纤维化时肝组织核糖核酸和羟脯氨酸含量的动态观察[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7年01期 |
5 |
张作干;;甲绿—(口派)啷咛法对于核蛋白分化染色的改变[J];解剖学报;1954年02期 |
6 |
谢慎思,袁恬莹,陈汉春,杨友云,傅敏庄;一种较好的RNA分离制备方法及其在人胚RNA提取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年03期 |
7 |
孙荣丹;刘莹;张洪林;王占勇;秋峰;;浓盐法与稀碱法在啤酒废酵母中提取RNA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年03期 |
8 |
朱永长,韩晋,刘静;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9 |
吕家鸿;顾健人;王珮瑜;朱莹书;;蓖麻蚕丝腺组织内核糖核酸的代谢[J];科学通报;1964年04期 |
10 |
;在核糖核酸蛋白质中发现了新的氨基酸[J];生物学通报;1983年02期 |
11 |
张涛,封江南;杂交瘤细胞核糖核酸抗病毒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12期 |
12 |
李民;杨连娟;章伟;章强强;;马内菲青霉蛋白酶的体外诱导及其活性测定[J];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04期 |
13 |
吴映明
,杜晓捷
,唐丹丹
,陈奋;磁处理水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J];生物磁学;2005年02期 |
14 |
翁醒华
,唐愫
,胡华萃
,袁永杭
,厉玲,赵衍,蔡小茵;家蚕卵发育中核糖核酸的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2年03期 |
15 |
冯斗,张春发,张颖;一种适用于提取香蕉果肉RNA的方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年03期 |
16 |
王晓丽;郑飞云;李永仙;李崎;顾国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酵母RNA降解的5'-核苷酸[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
17 |
孙伟;丁雅勤;滕文荟;焦奎;;吖啶橙与肝素钠相互作用的分光光度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1期 |
18 |
舒杨;陈旭伟;王建华;;固相萃取-顺序注射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微生物菌落中的麦白霉素[J];分析试验室;2008年01期 |
19 |
常慧;赵珍义;李铁福;;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FIA光度检测[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9期 |
20 |
人工合成核酸协作组;多核苷酸合成的研究——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端C_pG_pG_pA_(32p)C_pU_pC_pG_pU_pC_pC_pA十二核糖核苷十一磷酸及A_pU_pU_pC_(32p)C_pG_pG_pA_(32p)C_pU_pC_pG_pU_pC_pC_pA十六核糖核苷十五磷酸的合成[J];科学通报;197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