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_2O_3-Al_2O_3/碳纳米管(CNTs)催化剂对C_5脱氢作用研究
【摘要】:正1.前言油田轻烃中低碳烷烃(C3~C5)占有很多的比例,低碳烷烃经过脱氢过程制备烯烃,是综合利用中的很重要一环, C3和C4的脱氢过程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相对而言C5的研究相对落后,原因是
|
|
|
|
1 |
李沛明,朱常发,李奉孝;Pt-Sn-碱/r-Al_2O_3催化剂中氯和碱含量对戊烷脱氢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6期 |
2 |
徐家业;孙晓红;刘源发;杨韵娜;;酸催化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的氧化脱氢反应[J];化学通报;1985年04期 |
3 |
周淑兰,徐华龙,沈伟,项一非;在Cu—ZnO/SiO_2催化剂上甲醇脱氢合成甲酸甲酯的反应动力学[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4 |
季福武;周怀阳;杨群慧;;热液条件下CO_2和H_2反应合成丁烷和戊烷[J];地球化学;2007年02期 |
5 |
刘良坦,罗来涛;铥对铂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89年03期 |
6 |
张明千;刘崇娅;刘俊声;陈献诚;;乙烷在碱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的氧化脱氢 Ⅰ.碱金属氯化物的添加效果[J];石油化工;1993年09期 |
7 |
刘伟成,刘昌其,姜炳南;环己烷在不同催化剂上脱氢的动力学参数[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6年04期 |
8 |
余长林;张彩霞;陈喜蓉;肖友军;;Zr对Pt-Sn/γ-Al_2O_3脱氢性能的影响[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0年05期 |
9 |
陈建民,TierneyJW,WenderIrving;负载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烷基化反应[J];环境化学;2000年02期 |
10 |
李月生;夏祥翔;李新怀;吕小婉;李耀会;李小定;;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年04期 |
11 |
袁景辉;;几种常用催化剂无机物载体的表面固体酸量及其分布[J];无机盐工业;1983年02期 |
12 |
翟润生,辛勤,李力,郭燮贤;利用CO作为分子探针考察Ni-Al_2O_3间的相互作用[J];燃料化学学报;1984年02期 |
13 |
黎耀忠;金黎;朱曙光;赵华明;;介绍一个简易的光解水制氢示范实验[J];化学通报;1986年04期 |
14 |
方学平;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S1期 |
15 |
陈培丰;陈守正;;氯苯气相水解制苯酚的离子交换负载型磷酸盐催化剂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16 |
王槐平,周世新,王彪,张在龙;用KVO_3催化剂催化裂解正戊烷制取低级烯烃的实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17 |
黄小慧;李海霞;;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6年02期 |
18 |
赵立文;范青华;周海峰;何艳梅;古练权;陈新滋;;树状大分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6年Z1期 |
19 |
刘小龙;李云飞;陈静波;张洪彬;;1-芳基取代咪唑盐及固相1-芳基取代咪唑的Suzuki反应性能研究[J];云南化工;2007年03期 |
20 |
刘明全;施呈杰;徐新光;张仁瑞;;Pt/C触媒再生:氯氧法之机械及限制(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