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液相色谱手性拆分过程的熵焓补偿效应

翁文  林文士  姚碧霞  尤秀丽  王庆华  
【摘要】:利用纤维素型衍生物正相模式下拆分了氨基酸衍生物,通过热力学方法求得底物与手性固定相间的作用焓变、熵变等.讨论了手性识别过程的熵焓补偿效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军;韩小茜;赵延龄;刘峻;郭慧萍;马晓明;;硒代和硫代缩水甘油醚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直接拆分[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丽梅;杨晶沐;刘霞;蒋生祥;;CDMPC手性固定相对金属簇化合物的手性拆分[J];应用化学;2010年03期
3 翁文;范文静;朱钦;蔡剑霞;姚碧霞;;联萘系列化合物在甘氨酸型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07期
4 姚碧霞,陈丽雪,陈秀琴,唐丽云,翁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氨基酸衍生物的对映纯度[J];应用化工;2005年03期
5 邹汉法,张玉奎,董礼孚,包绵生,卢佩章;液相色谱中的半峰宽规律[J];分析测试学报;1988年04期
6 王福安,杨长生,蒋元力,蒋登高;反相液相色谱中同系物保留值与常沸点的交点规律[J];分析测试学报;1993年03期
7 吴守国,陈寿;一种多功能的电化学检测器[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8 张莹,张阳阳,杨奇,张锋,李洪江;氨基酸对映体拆分的研究进展[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陈学国,孔亮,盛亮洪,厉欣,邹汉法;全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用于银杏叶提取物成分分析的研究[J];色谱;2005年01期
10 韩熠,李正宇,孟霞,袁黎明;离子液体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05年11期
11 王继军;;N-丙基-N-(甲酰氯)-2-(2,4,6-三氯苯氧基)乙胺的分析方法[J];化学工程师;2006年06期
12 张春婷;王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06年05期
13 葛晋;吴呼格吉乐吐;张红丽;赵亮;师彦平;;氮杂环丙烷化合物在直链淀粉柱上的拆分[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7年03期
14 张仟春;褚意新;;液相色谱中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键合臂种类及合成[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5 ;TripleTOF~(TM) 5600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仪[J];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10期
16 刘汉成,王丽丽,张炜,胡意金;胶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最佳化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1990年05期
17 张维冰;史景江;;定标粒子理论研究HPLC分子间相互作用对K′的影响[J];化学学报;1993年10期
18 黄挺;张伟;刘洋;刘军;;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配方奶粉中的烟酰胺[J];色谱;2007年06期
19 林琎;慕卫;张瑞霞;;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保养及其注意事项[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4期
20 左国强;张裕平;龚文君;张毅军;李全民;;分子印迹液相色谱整体柱的制备研究[J];化学试剂;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林文士;姚碧霞;尤秀丽;王庆华;;液相色谱手性拆分过程的熵焓补偿效应[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韩小茜;盛丽;李静萍;赵丽;温晓光;管永红;刘俊;;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手性化合物[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游伟;范莺;姚成;黄伟;;新型含手性樟脑酸配体的三维螺旋铜(II)配位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尤秀丽;詹峰萍;余光艳;王庆华;姚碧霞;翁文;;计算机模拟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机理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詹峰萍;张琼;许秋霞;陈锦漂;方秋丽;梁婷;翁文;;温度诱导手性拆分对映体洗脱顺序的反转[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林向成;赵书林;;NBD-CI衍生氨基酸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及应用[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7 余光艳;梁婷;虞明根;方秋丽;翁文;;溶剂诱导手性拆分对映体洗脱顺序的反转[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蒋生祥;肖小华;周长征;;基于离子液体和大环化合物的绿色色谱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9 葛晋;张红丽;周伟;赵亮;陈立仁;师彦平;;吲哚环衍生物在直链淀粉柱上的拆分[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戴志锋;裴仙凤;杨永刚;何裕建;;非手性聚硅烷在手性两亲分子溶胶中的手性调控[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笃信;二维液相色谱兼容性解决方案及系统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文;新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脑神经科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梁振;多分离模式/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发展及相关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4 许雪姣;蛋白质组学分离和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D];复旦大学;2005年
5 孙国勇;流通色谱介质的研制和生物大分子色谱分离[D];天津大学;2005年
6 陈建国;浊点萃取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在痕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马铭;新型液膜分离富集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王冬梅;新型超大孔纤维素介质的研制及其在蛋白质色谱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杜开峰;新型色谱介质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天津大学;2008年
10 王兴;碱诱导合成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丹华;新型二维液相色谱体系的建立、评价及其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丽;手性药物在BSA手性柱上拆分过程热力学研究及单柱二维液相色谱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2年
3 刘方彬;螺旋聚苯乙炔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手性拆分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朱玉燕;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痕量有毒有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6年
5 唐明翔;液相色谱分离过程的智能建模及其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樊颖锋;基于液芯光纤的光谱仪研制及管内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联用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常静;键合型直链和支链淀粉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拆分[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8 白敏;毛细管电泳中氨基酸、二肽类BCEOC衍生物的手性拆分[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稠雯;2-(9-蒽基)-2-羟基乙酸的合成与拆分[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倩倩;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微柱液相色谱系统制备及手性拆分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