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N与HMX的相互作用
【摘要】:正高能氧化剂二硝酰胺铵NH4N(NO2)2(ADN)分子中不含卤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 克服了HMX和AP(高氯酸铵)氧化剂的不足,也弥补了AN氧化剂比冲低的缺点,含ADN的推进剂比通常推进剂的推力可提高5-10%。ADN可作为下一代不敏感弹药和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候选氧化剂。为了提高改性双基或复合固体推进剂的能量,尝试用ADN部分取代其中的主要氧化剂
|
|
|
|
1 |
王军;蔺向阳;潘仁明;;从复合固体推进剂中浸取高氯酸铵的动力学过程[J];火炸药学报;2011年04期 |
2 |
周志清;杨月诚;周伟;高双武;;氧化性粘合剂夹层三明治推进剂模型细观燃烧数值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S1期 |
3 |
刘磊力;李凤生;谈玲华;杨毅;张庆思;;纳米NiCu复合粉对AP及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催化作用[J];固体火箭技术;2007年01期 |
4 |
江治,李疏芬,赵凤起,陈沛,阴翠梅,李上文;纳米镍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3年05期 |
5 |
马岑睿;张成涛;刘力;;基于神经网络的固体推进剂力学性能模型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3期 |
6 |
吕光珍;;丁羧粘合剂和推进剂的老化研究[J];飞航导弹;1984年12期 |
7 |
邓鹏图;田德余;唐松青;;含铜催化剂对RDX/AP/HTPB推进剂燃烧特性的影响[J];火炸药;1996年02期 |
8 |
柴玉萍;张同来;;国内外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催化剂研究进展[J];固体火箭技术;2007年01期 |
9 |
何吉宇;谭惠民;;热塑性聚氨酯复合固体推进剂[J];宇航学报;2008年01期 |
10 |
鲍桐;张炜;;复合固体推进剂静电危险性研究进展[J];含能材料;2010年04期 |
11 |
王宁;赵孝彬;罗岚;李彦荣;段卫毅;;AP/二茂铁衍生物混合体系的热感度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1年02期 |
12 |
彭威,周建平,任均国,邓守春;复合固体推进剂颗粒相互作用的增强效应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00年01期 |
13 |
张腊莹;刘子如;衡淑云;韩芳;岳璞;;ADN与硝胺氧化剂的相互作用[J];固体火箭技术;2007年06期 |
14 |
李东;周长省;鞠玉涛;陈雄;;固体推进剂中的裂纹扩展起始的数值分析(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9期 |
15 |
翁承礼
,陶泽铭;用涂层银丝调节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J];推进技术;1985年04期 |
16 |
蓝天;白萍;;美国高氯酸铵供应匮乏[J];固体火箭技术;1988年04期 |
17 |
杨凤林,庞爱民,张小平;复合固体推进剂单向拉伸曲线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01年03期 |
18 |
喻成山;曹文忠;邹德荣;张为华;;小型试验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J];航天制造技术;2009年01期 |
19 |
刘承武;阳建红;李海斌;;界面损伤对复合固体推进剂黏弹性本构关系的影响[J];上海航天;2010年05期 |
20 |
刘国良;范传新;;复合固体推进剂性能计算(布林克莱法)[J];固体火箭技术;198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