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林坤;马林;全军民;黄仲立;古练权;;固定化酪氨酸酶去除水中酚类物质的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1999年04期 |
2 |
安林坤;全军民;;固定化酪氨酸酶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3 |
徐迪;黄成红;黄仲立;马林;古练权;;布洛酚—邻氨基苯酚衍生物的合成及酪氨酸酶催化的释放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习霞;明亮;;基于壳聚糖/SiO_2杂化膜固定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测定水中苯酚[J];冶金分析;2010年05期 |
5 |
崔莉凤,韦兰春,赵进;利用溶胶-凝胶生物传感器测定饱和苯系物废水中酚类化合物[J];分析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6 |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兰地和威士忌的酚类化合物[J];食品与发酵工业;1978年04期 |
7 |
汪苹;余贻骥;;麦草硫酸盐浆黑液中酚类化合物的GC测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8 |
赵金辉,张克荣,李崇福,冯艳伟;酚类化合物的光化学降解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01期 |
9 |
张博,李素真,胡孔诚,岳秀英,司芝坤;固相萃取结合HPLC法快速测定石油中的微量酚[J];石油化工;2002年02期 |
10 |
梁咏梅,刘文惠,史权,刘耀芳;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02年06期 |
11 |
段志芳,李方满;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研究进展[J];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12 |
熊劲芳,刘晓春,李国希;溶解氧对活性炭纤维吸附酚类化合物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3 |
LenaH.Dimberg;Charlott Gissén;Janicka Nilsson;李龙辉;;生长在常规和有机系统中的燕麦谷粒的酚类化合物研究[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5年Z1期 |
14 |
李霁;刘征涛;李捍东;方征;王婉华;李政;;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生物耗氧特性及其构效相关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
15 |
解光武;王焕香;陈多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J];广东化工;2009年07期 |
16 |
陈新苗;刘翠霞;;循环流动液相微萃取色谱法分析废水中酚类化合物[J];燃料与化工;2010年02期 |
17 |
林大泉,汪郁芷,琚建勇,孙永林,刘笑梅,王力波;吸附富集-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的酚类化合物[J];环境化学;1987年01期 |
18 |
郭明,许禄;酚类化合物的多元回归分析及神经网络法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11期 |
19 |
赵金辉
,张克荣
,李崇福;酚类化合物在颗粒物上的吸附实验[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6期 |
20 |
张建玲;赵辉;邸尚志;;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酚类化合物和2,4-滴[J];环境化学;200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