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涂法制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膜电极组件研究进展
【摘要】:正膜电极组件(MEA)是PEMFC的关键部件,其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类是把催化剂作用到气体扩散层上,然后与质子交换膜进行热压从而制得MEA;另一类是把催化剂直接作用到膜上,得到 CCM(catalyst coated membrane),再与气体扩散层排列、热压,制得MEA。第二类模式可以统称为直涂法。 1.直涂法研究现状 1.1 涂敷法涂敷法主要是先制备催化料浆,通过刷涂、滚压、复印技术、丝网印刷、喷涂等方法直接将催化料浆转移到质子交换膜上,然后与气体扩散层一起排列或热压制得MEA。蒋淇忠,马紫峰用特制的铝盒
|
|
|
|
1 |
杜春雨,史鹏飞,尹鸽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三维数学模型[J];电池;2005年04期 |
2 |
苏国萍;韩吉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J];节能;2007年07期 |
3 |
王军;许思传;李友才;徐迪;周定贤;常国峰;;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温起动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0年01期 |
4 |
曾巧;苏华能;廖世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增湿膜电极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0年S2期 |
5 |
丁刚强;罗志平;潘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面增湿槽道[J];电源技术;2006年12期 |
6 |
詹志刚;黎大勇;肖金生;潘牧;袁润章;;PEMFC梯度扩散层水传输模型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
7 |
周琛;廖世军;;CCM技术制备PEMFC膜电极组件[J];电源技术;2007年06期 |
8 |
陈梅;王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及现状[J];华商;2007年Z3期 |
9 |
王金龙,王登峰,贾迎春,陈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建模进展[J];河北工业科技;2005年06期 |
10 |
丁刚强;罗志平;李湘华;肖金生;;PEM燃料电池阴极三维数学模型[J];电池工业;2005年06期 |
11 |
王晓丽;张华民;张建鲁;徐海峰;衣宝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04期 |
12 |
张云河;李新海;邓凌峰;郭华军;彭文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7期 |
13 |
石伟玉;衣宝廉;侯明;景粉宁;傅杰;付宇;明平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新型抗CO阳极结构[J];电源技术;2007年02期 |
14 |
马利军;林才顺;薛方勤;韩丽辉;王新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场截面设计及三维模拟[J];湿法冶金;2008年01期 |
15 |
詹志刚;吕志勇;黄永;付为国;潘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启动及性能衰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6 |
罗志平;丁刚强;李湘华;潘牧;;PEM燃料电池阴极三维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计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年02期 |
17 |
石肇元;田建华;石劲松;梁宝臣;;PEMFC膜电极组成及其性能[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年05期 |
18 |
程年才;木士春;潘牧;袁润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耐久性研究[J];电池工业;2007年03期 |
19 |
鲜亮;肖建;贾俊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交流阻抗谱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5期 |
20 |
王晓丽,张华民,张建鲁,吴金锋,吴川,衣宝廉;扩散层形态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