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顺;王文宁;陆靖;陈冠华;范康年;;Au_n(n=2~20)团簇的遗传算法和密度泛函方法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9期 |
2 |
涂学炎,王登武,陈秀敏;Ru_n(n=2~8)金属团簇的结构和能级分布的DFT研究[J];结构化学;2004年08期 |
3 |
李俊篯,黄昕,吴立明,章永凡,吴克琛;具有D_(6h)对称性的C_(36)及其衍生物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学报;2000年03期 |
4 |
黄昕,李俊篯,章永凡;具有D_(6h)对称性的C_(36)碱土金属衍生物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J];结构化学;2000年01期 |
5 |
陈明旦
,焦毓才
,罗海彬
,刘建文
,张乾二;原子团簇Ge_(11)同分异体的密度泛函研究[J];结构化学;2004年02期 |
6 |
乔青安,蔡政亭,冯大诚;水分子辅助的一碳单元转移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
7 |
吕庆章;卢雁;王键吉;;氯化四苯基铁卟啉和氯化四全氟代苯基铁卟啉的密度泛函研究(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2006年03期 |
8 |
邵菊香;程新路;杨向东;葛素红;;二甲硝胺含能材料的特性研究(英文)[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9 |
杨华清,陈耀强,胡常伟,龚茂初,胡海荣,田安民;Ni原子活化甲烷中C-H键的密度泛函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0 |
张义权,罗成林,余智;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双核铜化合物的磁性和自旋密度分布[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
11 |
刘明宏,焦毓才,刘建文,张乾二;原子团簇P_(13)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2 |
张敬来,文瑾,苗体方;雄烯二酮特征代谢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3 |
李明,罗小玲,唐典勇;铑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12期 |
14 |
徐建华;α、β硝基胍的异构化反应机理及其相对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5 |
贾廷见;李朋伟;尚治国;张玲;莫育俊;;糠醛分子的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7年01期 |
16 |
王莹;罗洎;;3-5-二(2'-芳基-1',3',4'-噁二唑基)吡啶荧光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J];广东化工;2009年11期 |
17 |
侯春园;陈晓芳;刘建勇;王伯周;;5-氯-2-硝基苯胺合成5-氯-苯并氧化呋咱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
18 |
张敬来,苗体方,陶偌偈,臧双全,田安民;酚氧桥联铜钴异双核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
19 |
孙扬,魏志钢,黄旭日,李泽生,孙家钟;C_2H_3和NO_2反应势能面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
20 |
赵颖,邓嘉莉,廖显威;核自旋偶合常数~2J_(C-C-F)的量子化学计算[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