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藿香有效成分及GC-MS分析
【摘要】:正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江西、福建等地.常用作芳香化湿中药,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等功效,是著名成药“藿香正气丸(水)”的重要组分,中国药典收载“藿香正气水”取其挥发油供生产制剂.广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统称广藿香酮)是目前用作广藿香挥发油质控的指标,其相对含量稳定在25%-35%之间.传统的广藿香挥发油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及索氏提取法,但由于其组分多为低沸点、易氧化物质,提取
|
|
|
|
1 |
邱琴;凌建亚;张莉;常宏文;李莹;刘廷礼;;不同方法提取的白苏叶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06年01期 |
2 |
石聪文;朱文彩;姚发业;;苏合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3 |
曹蕾;曹纬;;超临界CO_2萃取青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2007年09期 |
4 |
冯承浩,姚辉,吴鸿,赵晟,孙同兴;广藿香药用部位成熟结构及有效成分分布研究[J];中草药;2003年02期 |
5 |
金建忠;;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5期 |
6 |
刘廷礼,邱琴,崔兆杰,赵怡,赵伟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含量[J];中草药;1999年12期 |
7 |
张强,李章万,朱江粤;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1996年04期 |
8 |
郭晓玲,冯毅凡,罗集鹏;吴川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J];中药材;2002年04期 |
9 |
吴怀恩;韦志英;朱小勇;梁海燕;;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化学成分[J];医药导报;2009年05期 |
10 |
蒙绍金;曾志;谭丽贤;沈妙婷;曹骋;魏娜;;毛细管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在广藿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1 |
罗集鹏,刘玉萍,冯毅凡,郭晓玲,曹晖;广藿香的两个化学型及产地与采收期对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3年04期 |
12 |
冯承浩;隋春花;吴鸿;;广藿香挥发油的合成场所及储存部位研究[J];中草药;2007年01期 |
13 |
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广藿香挥发油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方法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14 |
罗集鹏,冯毅凡,郭晓玲;不同采收期对高要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药学实践杂志;2000年05期 |
15 |
冯毅凡,郭晓玲,罗集鹏;雷州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中药材;1999年05期 |
16 |
廉宜君;李元元;李敏;唐娟;陈韩英;李炳奇;;超临界CO_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沙枣花挥发油工艺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1期 |
17 |
田锐;杨华;孙雪花;马红燕;朱月艳;;桔皮挥发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8 |
关怀;王地;贾富霞;付利伟;;温莪术挥发油超临界CO_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比较研究[J];北京中医;2007年02期 |
19 |
吴秀华;钟鸣;;GC-MS法对比分析超临界CO_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佩兰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J];中国药房;2009年24期 |
20 |
谢捷;施力瑕;朱兴一;王平;;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挥发油的研究[J];中成药;2010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