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少林,徐利文,夏春谷,李经纬,李福伟;Suzuki偶联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4年12期 |
2 |
刘旭东,丁孟贤,高连勋;联萘衍生物作为手性配体在二烷基锌和醛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04年07期 |
3 |
朱强,乔立新,范恺谊,马宏伟,吴毓林,伍贻康;自由基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多取代手性五员环[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4 |
郭红超,丁奎岭,戴立信;不对称催化氢化的新进展——单齿磷配体的复兴[J];科学通报;2004年16期 |
5 |
任运来,王海军,吕士杰,徐贤伦;一个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钯催化苯乙烯的不对称氢酯基化中的诱导作用[J];分子催化;2004年02期 |
6 |
;第十五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会议第二轮通知[J];有机化学;2008年06期 |
7 |
;第十五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会议第三轮通知[J];有机化学;2008年08期 |
8 |
本刊编辑部;;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J];科学中国人;2009年08期 |
9 |
王亚军,刘彦钦,韩士田,张玉梅;手性奎宁-卟啉配体的合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10 |
巫循伟,孙威,侯雪龙;[2.2]对环芳烷类平面手性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03年09期 |
11 |
;第十五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一轮通知[J];有机化学;2007年12期 |
12 |
张冲;仲崇民;;氮杂环卡宾铁配合物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8年12期 |
13 |
臧二乐,李萍;不对称催化中的手性配体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J];化学试剂;1996年02期 |
14 |
王亚军,刘彦钦,韩士田,张玉梅;手性麻黄素-卟啉配体的合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15 |
陈敏东,袁建超,张玉华,吕士杰,孙伟,王来来;新的手性双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在苯乙烯不对称氢酯基化中的应用(英文)[J];分子催化;2001年05期 |
16 |
;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1期 |
17 |
周海兵,袁艺,孙晓霞,谢如刚,陈新滋,杨登贵;新型手性胺膦配体的合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18 |
杜灿屏,陈拥军,朱士正;根植沃土叶正茂——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群体[J];中国科学基金;2003年01期 |
19 |
张金桐,董雍年,王伟;烷基的电子效应及在各类化合物中的表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20 |
梅江华,商志才,商志良,俞庆森;手性噁唑啉配体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