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金属抗性中有机酸的作用及其机理
【摘要】:植物对金属抗性的获得可通过两种途径:避性和耐性。具有螯合能力的有机酸在植物对金属的外部排斥(避性)机制和内部耐受(耐性)机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在金属的外部排斥过程中,植物通过根系分泌有机酸进入根际,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复合体,降低土壤中金属的移动性,达到体外解毒的目的。超积累型植物的内部耐受机制主要体现在:有机酸可与金属元素发生螯合作用,将离子态的金属转变成低毒或无毒的螯合态形式,从而降低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毒害效应。有机酸的种类受植物种类、金属类型等因素影响,本文就不同金属胁迫下,植物体内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其对金属抗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关
|
|
|
|
1 |
黄娟,孔国辉,夏汉平;铝毒与有机酸和磷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4期 |
2 |
赵小蓉,林启美,李保国;微生物溶解磷矿粉能力与pH及分泌有机酸的关系[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3期 |
3 |
李德华,黄升谋,贺立源,刘武定;植物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和解铝毒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年04期 |
4 |
刘晨明;曹宏斌;曹俊雅;李玉平;张懿;;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厌氧菌代谢物中的有机酸[J];分析化学;2006年09期 |
5 |
张再利;沈镭;贾晓珊;;有机碳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6 |
唐波;余晓斌;李灵巧;;添加有机酸对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合成丙酮和丁醇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08年03期 |
7 |
易维洁;贺江舟;曲东;;不同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利用有机酸的铁还原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8 |
田华;段美洋;王兰;;植物硝酸还原酶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0期 |
9 |
王红强;朱慧杰;张丽萍;张胜花;刘碧云;胡陈艳;葛芳杰;吴振斌;;伊乐藻中有机酸的GC-MS分析及其抑藻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7期 |
10 |
周春菊,王林权,李生秀,赵伯善;有机酸和维生素对小麦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1999年04期 |
11 |
廖敏;存在有机酸时pH对镉毒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2000年04期 |
12 |
郑元元;李晖;岳海涛;李春;;解盐促生菌Rs-5和Rs-198的溶磷机理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13 |
孔维军;赵艳玲;山丽梅;肖小河;郭伟英;;微量热法研究板蓝根中四种有机酸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影响(英文)[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
14 |
高卫卫;杜金华;韩伟;;产朊假丝酵母利用不同有机酸作碳源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8年05期 |
15 |
朱启忠;杨万芹;;壳聚糖载体的改性及其用于固定化漆酶的研究[J];生物加工过程;2010年04期 |
16 |
黄河,王春平,徐大雅;有机酸在疫霉营养中作用的进一步研究[J];菌物学报;1987年03期 |
17 |
;树皮的新用途[J];广西林业科学;1987年01期 |
18 |
鱼艳荣;有机酸用于沙门氏菌的控制[J];动物医学进展;1998年01期 |
19 |
李德华,贺立源,刘武定;土壤中非生物逆境胁迫与根系有机酸分泌[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年06期 |
20 |
刘冬梅;吴晖;李理;杨晓泉;;L. rhamnosus 719产酸与抑菌作用的关系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