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吡啶还原合成吡啶基四氢吡啶和吡啶基六氢吡啶
【摘要】:正 吡啶基四氢吡啶衍生物(I)和吡啶基六氢吡啶衍生物(Ⅱ)是α受体和HT1A受体类似物的结构组成部分,应用在药物合成中.I和Ⅱ可通过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或联吡啶还原合成.环化反应或烷基化反应路线较长,且易形成含不饱和哌啶基吡啶的混合物,需要进一步的还原或纯化;用Ni合金还原联吡啶只能直接合成吡啶基六氢吡啶,且反应时间长,收率低;N-氧化联吡啶还原合成吡啶基六氢吡啶收率低,不适用于大量合成. 我们通过还原反应实现了高收率,高效率的I和Ⅱ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广、易操作,适用于大量的合成.2,3′-联吡啶衍生物或2,4′-联吡啶衍生物与苄基氯反应后,以NaBH4还原,再脱去苄基,即得到I,总收率
|
|
|
|
1 |
吴连斌;吕志卿;陈遒;陈利民;蒋剑雄;;联吡啶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及其镍(Ⅱ)、铽(Ⅲ)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
2 |
赵岷;李作盛;仇永清;刘晓东;;含联吡啶和二硫醇盐配体过渡金属M(Ⅱ)(M=Ni,Pd,Pt)配合物二阶NLO性质的DFT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3 |
张树成;孙志华;赖锦秋;;铜(Ⅱ)-联吡啶-铬天青S多元配合物形成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4 |
郑淑英;;丙二腈/联吡啶对苯乙烯聚合影响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5 |
夏艳;周子彦;孟凡;坤吴学;;基于联吡啶的π-共轭有机电致发光分子的合成和光学性质研究[J];有机化学;2007年05期 |
6 |
陈文通;李淑冰;许亚平;罗秋燕;;β-(4,4-’H_2bipy)[CdBr_4]的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7 |
王守兴,彭正合,秦子斌;二氰基二硫纶·联吡啶锦(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1994年02期 |
8 |
邓崇海,胡寒梅,丁爱民,王彩霞,杨林,吴杰颖;一种新型希夫碱钌联吡啶配合物的光电性质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9 |
杨永丽;邓玉恒;聂峰梅;张帆;宗瑞发;;对氨基马尿酸铽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9期 |
10 |
王梓民;胡星琪;陈洪;叶仲斌;;联吡啶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构效关系[J];应用化工;2011年06期 |
11 |
陈敏元;;有机电解还原合成[J];化学工程师;1988年06期 |
12 |
杨浩;联吡啶型化合物的分子自组装[J];南都学坛;1996年03期 |
13 |
孙小强,孟启,何明阳,Stoddard,J. F.;新型缺电子联吡啶大环化合物的模板合成~≠[J];有机化学;1996年01期 |
14 |
段丽芳,赵永辉,李国平;百草枯母液中4,4'-联吡啶的液质联用定量分析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年01期 |
15 |
王岩玲,杨周生;联吡啶-铜(Ⅱ)络合物荧光增强法测定核酸[J];分析化学;2005年01期 |
16 |
李宝宗;;联吡啶构象异构的理论研究[J];化学研究;2006年01期 |
17 |
李夏;张婷婷;鞠艳玲;;钕(Ⅲ)离子与2,4-二甲基苯甲酸、2,2′-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应用化学;2006年09期 |
18 |
黎小武;陈四海;张青丽;许新华;;固相研磨合成4,4′-联吡啶季铵盐[J];合成化学;2007年01期 |
19 |
贺干武;张青丽;许新华;邱仁华;李言杰;张胜天;刘凤伟;;熔融反应合成2,2′-联吡啶桥联二(4,4′-联吡啶)类哑铃型化合物[J];应用化学;2007年01期 |
20 |
李丽飏;李锦州;李莹莹;;铅与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联吡啶三元配合物吸附波的研究[J];应用化学;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