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功能型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高通量和规模集成

林炳承  
【摘要】:正 以单一十字通道为基本构成,毛细管电泳为主体性能的第一代微流控芯片,曾经活跃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仍是很大一部分同类芯片中的主流技术.我们曾在自行设计研制的波长为532 nm的激光诱导荧光电泳芯片仪上,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玻璃芯片、PMMA和PDMS塑料芯片,开展了DNA、蛋白质、糖蛋白的分离和手性药物的拆分研究,并完成了SARS病毒基因反转录多重PCR检测,癌症病人P16基因甲基化DNA诊断和高血压基因筛查等的研究和相应的一定规模(分别为18例、159例和226例)的实际样品的测试,实现了微流控芯片系统的初级功能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成军;杨承;李建军;于军;;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PDMS微型分流器的研制[J];分析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2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化学;2008年05期
3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化学;2008年04期
4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化学;2008年07期
5 秦建华,冯应升,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在基因分析研究中的应用[J];色谱;2003年05期
6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7 ;第二届沈阳国际微流控学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J];色谱;2008年02期
8 ;会议消息[J];分析化学;2007年08期
9 谭峰,关亚风;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方法[J];色谱;2005年02期
10 刘金华,殷学锋,徐光明,方肇伦,陈怀增;流动型微流控PCR扩增芯片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11 李舟,徐光明,方群;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中电动进样和分离对分离效率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6期
12 刘军;方群;杜文斌;;缺口型试样管阵列进样系统与紫外检测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J];分析化学;2005年12期
13 卢时湧;吴章桂;叶伟东;吴国锋;潘一斌;钱俊青;;应用前沿亲和色谱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应用[J];化学进展;2010年01期
14 ;《化学进展》近期目次预告[J];化学进展;2009年Z2期
15 李莉,周永新,胡绪英,刘荫棠;固相萃取法在血浆药物筛选分析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8年02期
16 陈宏,方群,殷学锋,方肇伦;重力驱动多相层流分离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集成化微流控芯片系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8期
17 李延,漆红兰,张成孝;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在核酸杂交检测和药物筛选中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5年04期
18 林炳承,秦建华;微流控芯片实验室[J];色谱;2005年05期
19 黄琦;康宏;张端峰;盛振;刘琦;朱瑞新;曹志伟;;基于配体、受体和复合物指纹的虚拟筛选方法比较[J];化学学报;2011年05期
20 郭明,由业诚,孔亮,郑学仿;分子生物色谱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炳承;;功能型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高通量和规模集成[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黄香宜;汪娇宁;任吉存;;高灵敏的化学发光微流控电泳芯片检测系统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曾湖烈;苏荣国;林金明;;聚二甲基硅氧烷高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与功能性修饰及其在手性分子识别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李典晏;官志超;庄峙厦;杨朝勇;;微流控技术用于合成形貌可控的SiO_2微球[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贾志舰;谢海波;方群;刘玲;傅新;杨华勇;胡志翔;方肇伦;;集成试样引入微泵的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陈蓉;沈瑜琬;孙毓庆;胡育筑;;关于微流控芯片电泳连续进样谱图理论塔板数计算的探讨[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干桂花;梁汝萍;邱建丁;;DNA功能化PDMS微流控通道增强芯片毛细管电泳[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周雷激;王柯敏;左新兵;文建辉;刘斌;陈韵晴;王炜;谭蔚泓;黄杉生;;一维生物芯片蛋白质检测技术平台[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梁爱叶;毛秀丽;刘晓君;盖宏伟;林炳承;;糖蛋白的糖形分析及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微流控芯片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国祥;毛细管电泳基础理论与方法学及应用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2 石晓彤;基于缺口管阵列技术的微流控非均相免疫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婷;微流控皮升级平移自发试样引入方法及其在高速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4 何新亚;以DNA为一方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李红玲;钯催化的碳—碳成键反应研究—从反应瓶到微流控通道[D];兰州大学;2012年
6 毛煜;蛋白组高通量、高效、高灵敏分离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蔡增轩;微流控芯片液液萃取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许雪姣;蛋白质组学分离和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勃;毛细管电泳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和技术开发[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王华;组合多相催化技术及其在甲烷与小分子化合物耦合反应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忠林;LC/MS在组合化学合成及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2 宋奇侠;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水中污染物的新材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侯凌燕;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云云;药物的高通量光诱导发光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林清湖;微流控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任春燕;一种新颖的微型注射器萃取技术用于测定植物中不同极性化合物[D];延边大学;2011年
7 李锋;微流控分析芯片中分光光度法吸收光谱分析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田玉平;高聚物微流控芯片及固定化酶芯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伟;组合双金属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10 赖琼;二吡啶并二氮杂卓酮类化合物分子设计及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