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马淑兰郭倩玲赵明新刘迎春张静朱文祥  
【摘要】:合成了部分取代的硫杂杯芳烃氧化膦衍生物,二(亚甲基二苯基氧化膦)对叔丁基硫杂杯芳烃(1),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表征,并培养了单晶,用Smart 1000 CCD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1的组成为C66H68O6P2S4·2CH3OH,属三斜晶系,杯芳烃采取锥式构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褚惠虹,王谨,潘志刚,胡晓钧,顾金英,施宪法;硫杂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有机化学;2003年11期
2 郑浩;董慧民;张书胜;冶保献;;铜离子参与的硫杂杯芳烃朗格缪膜的电化学性质研究[J];化学通报;2006年08期
3 胡晓钧,王丽,任杰,施宪法;硫杂杯芳烃——一类新型的分子受体化合物[J];化学通报;2004年02期
4 黄荣辉;周方钦;刘正华;罗友云;杨柳;;固载硫杂杯芳烃树脂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银[J];分析化学;2007年01期
5 赵夏;尚冀宁;杨发福;;具有对称结构的硫杂杯芳烃氮杂衍生物的合成与配合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15年01期
6 赵夏;尚冀宁;朱对虎;;硫杂杯芳烃涂层毛细管柱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山东化工;2015年03期
7 周永香;张盼盼;马建中;高党鸽;吕斌;;水溶性杯芳烃的合成及其与金属离子配合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革;2016年10期
8 张来新;朱海云;;蓬勃发展的杯芳烃化学[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4年03期
9 韩豪;曹端林;胡志勇;周俊峰;;水溶性杯芳烃合成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10年03期
10 王璐;夏震;;硫桥杯芳烃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8期
11 李彦岗;高飞;;硫代杯芳烃研究进展[J];太原科技;2007年05期
12 安琳;新型醚酯类杯芳烃对金属离子萃取作用的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3 黄志兵,李来生,王宇晓,吴宇梅;水溶性杯芳烃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4 张书胜,许雪姣,刘红霞,何新亚,叶英植,吴养洁;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在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15 唐星华,卢雪然,陈远荫;杯芳烃及其合成方法[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6 黄志镗,杨联明;杯芳烃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1994年03期
17 吴鸣虎;杯芳烃的合成及工业应用前景[J];化学世界;1995年10期
18 余孝其;杯芳烃的合成及其在海水提铀研究中的应用[J];自然杂志;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淑兰;郭倩玲;赵明新;刘迎春;张静;朱文祥;;杯[4]芳烃氧化膦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福勇;余梅;牟兰;曾晞;;具有比率吸收识别的1,2-取代硫杂杯芳烃探针[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李俊;李燕琴;曾唏;牟兰;;新型硫杂杯芳烃-香豆素荧光探针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燕琴;李俊;牟兰;曾晞;;新型硫杂杯芳烃-香豆素化合物的荧光性质[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张玲菲;郑相勇;曾晞;牟兰;大和武彦;;氮杂冠型罗丹明B-硫杂杯芳烃探针性质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雄;金焱;龚淑玲;陈远荫;;新杯芳烃分子间桥联试剂:1,4-双(甲苯磺酰氧乙氧基)苯[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王欣;陈宝宽;毕研峰;;金属-杯芳烃高核簇的结构和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卷)[C];2019年
8 廖伍平;;金属-杯芳烃核簇及配位笼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卷)[C];2019年
9 张文芬;兰琛;张光瑞;闻威;袁雪生;张书胜;;脯氨酸衍生化杯芳烃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色谱分离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0 朱嘉昕;陈露;郭霞;;磺化杯芳烃与CTAB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菠萝蛋白酶和多酚氧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卷)[C];2019年
11 王欣;陈宝宽;毕研峰;;金属-杯芳烃高核簇的结构和性能[A];中国化学会2019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2 王震;张春;;基于四苯乙烯氧杂杯芳烃的可发光聚合物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13 付慧敏;陈小纪;朱卫民;赵邦屯;;基于硫桥杯芳烃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A];全国第十九届大环化学暨第十一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摘要论文集[C];2018年
14 韩旭;耿丹彤;毕研峰;;具有柏拉图多面体构型的杯芳烃高核配位笼[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摘要册[C];2018年
15 赵思思;陈莉;;杯芳烃在分子和离子识别方面的研究[A];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下)[C];2016年
16 张书胜;赵文杰;张文芬;楚建祥;;功能杯芳烃色谱分离材料研究新进展[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5年
17 刘妍岑;王以轩;郭东升;刘育;;磺化杯芳烃诱导四苯乙烯聚集[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8 薛敏;陈传峰;;三蝶烯衍生的杂原子桥连杯芳烃的合成与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9 胡树振;陈传峰;;基于三蝶烯衍生氧杂杯芳烃的[2]轮烷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0 胡树振;陈传峰;;三蝶烯衍生的氮、氧混杂杯芳烃的合成、结构及富勒烯络合性能[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冬青;离子识别型杯芳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晓燕;具有功能基团氧桥杯芳烃的合成、结构及自组装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来生;杯芳烃高效液相色谱和电色谱键合硅胶固定相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王震;多孔氧杂杯芳烃笼型分子的合成与衍生化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5 王魁;基于磺化杯芳烃的农药解毒及其生物应用[D];南开大学;2012年
6 刘丽娟;两亲性间苯二酚杯芳烃超分子组装与识别光谱特性[D];天津大学;2013年
7 刘长鹰;新型杯芳烃化合物的合成、识别及几种吸收性树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林榕光;以磺化杯芳烃为主体的超分子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Khalid Khan;非离子型两亲杯[4]芳烃的合成及药物装载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朱蔚璞;杯芳烃稀土配合物和钪化合物催化内酯、环碳酸酯开环聚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1 李艳;基于含氢键授受体的硫杂杯芳烃自组装构建的纳米管[D];武汉大学;2011年
12 秦占斌;两亲性磺化杯芳烃纳米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及其功能[D];南开大学;2014年
13 赵冰;杂环修饰的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离子萃取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4 杨伟平;取代基对杯芳烃上缘醛基化及杯芳烃组装纳米管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2年
15 刘雷雷;含新型杯[4]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6 李凯月;多氮唑配体桥连的钴/镍-硫杂杯[4]芳烃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17 王伟;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构建的杯芳烃纳米管[D];武汉大学;2015年
18 于桂红;金属—三元羧酸/杯芳烃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D];吉林大学;2016年
19 林彩霞;新型双N-杂环卡宾金属杯芳烃的合成、结构与识别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20 李磊;含有杯芳烃的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福勇;基于1,2-交替硫杂杯芳烃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2 田一;基于纳米金颗粒应用的硫杂杯芳烃分子的设计与合成[D];湖南大学;2011年
3 彭永标;硫杂杯芳烃改性树脂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D];沈阳大学;2013年
4 黄翠玉;硫杂杯芳烃氮杂冠醚及相关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荣辉;硫杂杯芳烃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贵重金属离子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刘伟;金属—杯芳烃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7 孙跃;膦桥联三呋喃杯芳烃的合成、配位及其在水相中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廖贤;新型杯芳烃传感及开关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9 欧波;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10 马回;以兼具轴手性和固有手性杯[4]芳烃为单元的线型多杯芳烃的合成[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1 章文真;兼具轴手性和固有手性杯芳烃的合成与手性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2 殷凤菊;一些杯芳烃氮杂桥联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3 罗艳;间杯芳烃为超分子构造块—自组装超分子聚集体单晶结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4 何苗苗;硫杂杯芳烃改性膨润土的制备及其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D];沈阳大学;2014年
15 孙令民;杯芳烃—聚乳酸、液晶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6 王洪秀;邻—氧桥杂环杯芳烃的合成、结构及修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7 蔡亚华;杯芳烃酰胺衍生物的合成、性质和配位反应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18 李思哲;固有手性双杯芳烃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9 彭奇鸣;硫桥杯芳烃—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0 胡文敬;基于三联苯单元的氧桥及氮桥杂环杯芳烃的合成、结构及构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