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控制发展史与未来的发展
【摘要】:本文详细综述分析了世界飞行控制技术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典型的飞行控制系统,分析了未来飞行控制系统发展方向;概述了中国飞行控制技术发展史和主要采用的飞行控制的特点,论述了与世界飞行控制技术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详细分析了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特点与主要实施方案;重点分析了飞行器管理系统(VMS)的特征和系统构成,论述了VMS的设计理念和重要技术。
|
|
|
|
1 |
章海清,林道垣;鲁棒低阶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2 |
王礼全,张滋烈;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研究:H_∞控制设计[J];电光与控制;1990年04期 |
3 |
徐军,张明廉,宋子善;飞行控制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控制[J];航空学报;1998年02期 |
4 |
王长青;李景源;;一类地形跟踪控制系统方案探讨[J];战术导弹技术;1998年02期 |
5 |
王海涛;高金源;夏洁;;综合容错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飞行力学;2007年03期 |
6 |
何火军;曹云峰;刘兴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虚拟样机平台[J];应用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
7 |
樊方星;祝小平;;卫星制导炸弹参数空间法控制器设计[J];计算机仿真;2010年09期 |
8 |
王业潘;孙骅;李文静;;微型四旋翼直升机控制系统设计[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9 |
徐延万;;地地战略导弹与空间运载器控制系统的发展展望[J];航天控制;1986年03期 |
10 |
徐瑞娟;;弹性飞机与飞行控制系统间的耦合及结构滤波器的设计[J];飞行力学;1987年04期 |
11 |
崔永春;;掠海制导的带宽要求[J];飞航导弹;1988年02期 |
12 |
申功璋,张瑞;飞行控制系统余度方案设计的决策支持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3 |
邱浩,王道波,张焕春;BP神经网络用于传感器故障诊断的仿真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6期 |
14 |
陈增强,张青,梁秀霞,袁著祉;串联系统广义预测控制及在飞行控制中应用[J];控制工程;2004年S2期 |
15 |
戴宁;司云玲;雷亚平;;某型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飞行力学;2006年01期 |
16 |
张翔伦;左玲;杨蔷薇;;基于机动动作链的飞行品质评价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2006年03期 |
17 |
章卫国;刘小雄;李广文;黄宜军;;基于鲁棒跟踪控制的飞控系统自适应重构技术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8 |
刘小雄;章卫国;武燕;李广文;;直接自适应鲁棒飞行控制技术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9 |
刘宝宁;章卫国;李广文;刘小雄;;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及其在飞控系统中的应用[J];飞行力学;2011年02期 |
20 |
刘继宗;;国外遥控靶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评述[J];无线电工程;198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