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管长龙,文圣常,张大错;分析海浪方向谱的扩展本征矢方法Ⅰ.方法的导出[J];海洋与湖沼;1995年01期 |
2 |
俞聿修,柳淑学;海浪的现场观测及其统计特性[J];中国海洋平台;1994年Z1期 |
3 |
方钟圣;《西北太平洋波浪统计集》与其他图册资料的比较[J];中国海洋平台;1997年01期 |
4 |
缪启龙,周家翔,董亚非;南海海面风应力特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1993年01期 |
5 |
何宜军;海浪微波散射理论模式[J];海洋与湖沼;2000年02期 |
6 |
管长龙;二阶非线性随机海浪波面高度和波面垂直速度的联合分布[J];海洋与湖沼;1997年05期 |
7 |
李文欢,朱万里;0016号台风(悟空)海浪及风暴潮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1年04期 |
8 |
管长龙;我国海浪理论及预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9 |
曾辉;;泡沫海浪[J];物理教学探讨;2009年08期 |
10 |
文凡;波面极大值处水质点水平加速度的统计分布[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1 |
沈四林;厄尔尼诺现象与中国的海洋灾害[J];航海技术;2001年04期 |
12 |
刘金芳,刘忠,顾翼炎,任帅,张国友;台湾海峡水文要素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2年03期 |
13 |
刘百桥;海浪能量方向分布形式对近岸波折绕射计算的影响[J];海洋通报;1996年01期 |
14 |
李继刚;王剑;;X波段导航雷达测波的运动补偿[J];海洋技术;2006年01期 |
15 |
赵栋梁;非线性相互作用对高频方向谱估计的影响[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6 |
郑桂珍,黄旭仁,徐德伦;空波包理论在海浪群性研究中的应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7 |
韩树宗,王海龙,郭佩芳,赵可胜;高频地波雷达反演海浪的海上对比验证方法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8 |
尹宝树;徐艳青;任鲁川;杨德周;程明华;;黄河三角洲沿岸海浪风暴潮耦合作用漫堤风险评估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6年05期 |
19 |
晓鹰;;海洋小百科:浪[J];椰城;2007年07期 |
20 |
俞慕耕,周雅静;大西洋欧洲沿海的海浪特点[J];海洋通报;1999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