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水域的最佳转向避让方案研究
【摘要】:本文用DCPA和TCPA加权确定法、结合船舶碰撞的客观危险度和主观危险度,分析开阔水域的转向避让,最终确定最佳转向避让方案。
|
|
|
|
1 |
翁建军;正横前交叉相遇局面让路船减速时TCPA及DCPA的变化规律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3期 |
2 |
朱晓琳,许汉珍;基于自适应模糊系统的船舶碰撞危险评判[J];中国航海;2000年02期 |
3 |
赵劲松,王逢辰;确定避碰时机的模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4 |
朱建洲;本船采取避让行动后来船DCPA的变化规律[J];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
5 |
;微型计算机雷达避碰计算[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
6 |
屠群锋;对“对遇局面”中TCPA的分析[J];航海技术;1999年05期 |
7 |
胡甚平;船舶会遇过程中避碰阶段的划分与量化[J];中国航海;2001年02期 |
8 |
胡玉琦;相对运动雷达避碰方法的探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
9 |
鄢天金;雷达避碰的模型与程序——供TI—59机使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83年S1期 |
10 |
李长明,赵月林,古文贤;模拟器训练中预估DCPA的误差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
11 |
屠群锋;对“对遇局面”中 TCPA 的分析[J];世界海运;1997年03期 |
12 |
杨帆,刘克中;船舶智能避碰软件开发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0年05期 |
13 |
袁林新,时培育;航海中DCPA和TCPA量符号的规范用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4 |
周江华,郑道昌;船舶航行自动避让研究——船舶自动避让系统的危险度评价[J];中国航海;2003年03期 |
15 |
赵劲松,古文贤;避碰时机决策模型的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
16 |
丁继民,杨建国;长江三峡库区航路改革与船舶避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7 |
周江华,吴春杰;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年01期 |
18 |
黎法明;基于不确定行动的碰撞危险度评价[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9 |
沈阳彪;雾中雷达避让新探讨[J];航海技术;1995年01期 |
20 |
陈进涛;船舶交叉相遇如何避碰[J];中国水运;2002年06期 |
|